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办学研究(1941-1950)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3585497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处于内忧外患的中国为达到“救亡图存,启发民智”的教育作用,社会教育广受民国学者及政府的关注,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办学实践,其中与社会教育思潮联系最为紧密的一所社会教育学校即是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国立社会教育学院作为教育部按照大学标准特设的专业化学院,肩负着“培养社会教育人才,研究社会教育学术”的伟大使命,为社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研究通过对该学院筹办背景、办学概况、办学特色三大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并总结其办学经验,以期对当代高等学校完善自身服务职能提供借鉴。社会教育发展进程中,社会教育相关政策法规不断完善,为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的创办提供了较好的社会大环境基础。同时,随着社会教育思潮的盛行,对专业社教人才越来越急切与广阔,但社会教育相关人才的培养却非常欠缺,需要建立一所高水平的社教人才培养学校。此外,重庆作为国民政府的陪都,全国各地人才汇集,政治、经济、文化快速发展,可为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在渝办学提供众多的优秀师资和生源。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的办学主要分为1941年8月至1946年5月于重庆,以及1946年9月至1950年2月于江苏两大时期,两个阶段的办学更多的体现出一种一脉相承的特征,但毋庸置疑的是后期在苏办学阶段,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办学无论在师资、设备、图书等硬件资源上,还是办学经验、办学成果上都进一步的丰富与提高。随着1950年2月,苏南行署将国立社会教育学院与江苏省立教育学院两院合并,成立公立文化教育学院,标志着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的独立办学开始走向终结。在1952年的全国院系大调整中,还与东吴大学、江南大学两所大学合并成为江苏师范学院,即苏州大学的前身。通过研究发现,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在行政组织上职责分明,制度完善,学院在院长之下分设教务、训导、总务三大处及研究部、推广委员会两大部门;在系科建设上一直响应时代需求,培养专业的社会教育相关人才,在十年间成长为一所极具社会影响力的高等学府;在教师管理上积极延揽人才,重视优秀师资的储备,民国时期的众多学界名流都曾在此任教;在学生管理上采用考试与保送两种招生形式,吸纳各地有志青年,课程完备,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培养了一大批的优秀学子。在对以上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办学概况梳理基础上,提炼出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形成了“培养社会教育专门人才”、“研究社会教育高深学术”、“积极推广社会教育事业”三大办学特色。其一,通过营造自由学风,举办丰富活动,培养健全个人等理念,为图书博物馆、社会艺术巡演等相关事业培养了众多人才;其二,通过社会教育理论与实施方法的研究,以及出版编印民众读物与社教期刊,改进社教教材及工具,进一步丰富了社会教育研究;其三,通过建设实验区,开放大学资源等具体社会教育事业的推广,进一步帮助民众提升素养,支持抗战爱国事业的发展。基于对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十年办学情况的回顾并进行经验反思,结合当下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了深化改革期,提高教育质量已然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的社会现实,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经验:首先,在学校层面,高校应当尽可能的开放教育资源,使学校资源的使用可以发挥到最大化;同时,加强学校在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上的竞争力,优化师资团队建设、革新人才培养方案、打造学科优势。其次,在学生层面,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要勇于承担服务社会责任,联系社会、服务社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社会教育思潮已然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是在今天它依然能带给我们许多的思考与借鉴。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的创办就是社会教育思潮下的一个重要产物,它既为国家社会教育领域培养了众多的专业人才,又为丰富社会教育思想及推广社会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虽然该校的办学历史并不长,培养的学生与综合性的知名大学相比也为数不多,但其“人生以服务为目的,社会因教育而光明”的办学精神却永远留存了下来,思考当前高校加强和社会的互动问题可从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的办学中吸取积极经验,借鉴并逐渐完善其自身职能。
其他文献
“幼有所育”是理想社会中的重要一环,是中国迈向和谐社会的重要步骤,也是目前我国精细育儿趋势的必然需求。但目前我国离“幼有所育”、“幼有优育”还有较长距离,主要体现在我国学前教育体系不完善导致的城乡养育差距大、双职工家庭育儿压力大、部分婴幼儿养育方式不合理的等问题。目前我国高度重视中西部地区普惠性学前教育体系的建设,如教育部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8061号建议的答复》中提到:“重点支持中西部
情绪与我们如影随形,会对我们的认知,生理、心理和社会生活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情绪调节是心理健康的基本要素。分离式重评是指模拟一个新的视角来改变刺激情境与自己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改变该刺激情境对于自己产生的情感影响。在健康和临床人中,来自于自我报告测量、神经影像学标记以及心理生理的研究都证明是分离式重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一个典型的分离式认知重评情绪调节需要经过自我投射、刺激感知、解释和情
研学旅行是由学校计划组织、学生实践参与、通过旅行的形式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校外实践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研学旅行是创新的教育形式,具有知行合一的特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实践参与等能力。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随着《意见》的提出,研学旅行从政策上被正式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兼具实践性与开放性的新课程特点,研学旅行已然成为当下教
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努力信念、坚毅性等成长型思维因素。成长型思维水平更高的大学生更有毅力和信心去面对学业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与挫折,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和自己的人生,同时也能在遇到挫折后快速适应并且寻找新的努力方向,直至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但是,大学生成长发展容易受到多方面影响,他们在面临学业、生活当中的问题时表现出不自信、不能成熟看待和处理问题等,导致了他们的学习自我效能感、
一般来说,当一个人被剥夺了人性并被当作商品对待时,客体化就发生了。随着女权主义的兴起,性客体化作为性别压迫的一种表现形式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为了了解社会文化和心理风险因素如何共同对女性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Fredrickson和Roberts在1997年提出了客体化理论。该理论认为,不断经历的性客体化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被个体内化,从而导致自我客体化。自我客体化是观察者对自我看法的内在化,其主要特
随着教育的发展,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成为了关注的核心。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明确了全面深化教师队伍改革,建设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性。而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学技能中的重点,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针对师范生该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而传统的培养过程有着诸多局限,因此培养改革与发展势在必行。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影响着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变化,信息技术时代对教育提出了新的
当前,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智能技术己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智能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带来了社会的革新,使人类社会面临着由“工业时代”向“智能时代”的转型。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智能技术对于教育领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运行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人本主义教学范式开始取代文本主义教学范式成为教学领域的主流价值取向。其中,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程独特的“育人”价值使得其更容易受到智能时代价值理念的影响,这也成为其范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种培养受教育者热爱祖国的思想和情感,立志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贡献力量的教育。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凝聚民族魂魄重要途径,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与目的。这一使命不仅仅在于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能够在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中内化爱国主义的价值观,并能践行爱国主义行为。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
工作和家庭是个体社会生活的两个重要部分,并且工作角色与家庭角色也与我们的自我概念和自我评价息息相关。工作-家庭冲突是工作角色和家庭角色在某些不相容的压力下产生的一种角色间冲突。在这种冲突下,工作(家庭)角色的参与会使得家庭(工作)角色的参与变得困难。工作-家庭冲突决策则是指在具体的工作-家庭冲突情境下,个体在工作角色与家庭角色之间权衡,并选择优先投入其中一种角色的过程。以往研究表明,个体内部因素,
2019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新冠病毒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学校教学秩序,也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一定影响,新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和突变外部环境对学生学习毅力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学生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作为引导,另一方面,学生的内部因素亦不能忽视,具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自我控制、及时恢复的能力十分重要。学习毅力是学生在具有不利外部条件的背景下,克服阻碍,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因素。具有坚强的学习毅力的学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