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切苹果病理防御反应及其拮抗机理

来源 :大连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anlanz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鲜切果蔬是以新鲜果蔬为原料,经清洗、去皮、切割或切分、修整、包装等加工过程而制成的即食新鲜果蔬产品。鲜切果蔬具有自然、新鲜、卫生、方便等特点,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但是鲜切果蔬极易招致微生物的侵染,严重影响其品质。本论文以苹果为材料,研究了鲜切苹果病理防御反应及其拮抗机理。实验分为五部分:1.研究鲜切苹果在20℃、10℃和4℃的贮藏温度下,细菌的生长趋势和感官质量的变化,采用倒平板法和涂布法测定细菌总数,建立微生物生长模型,预测鲜切苹果的货架期。结果表明,试验中所建立的Gompeltz模型能有效地拟合鲜切苹果在不同贮藏温度下,细菌总数的动态变化,从而能预测不同温度贮藏的鲜切苹果在贮藏期间的细菌总数。结合鲜切苹果贮藏过程中的感官评分与建立的Gompeltz函数模型,可以看出,当细菌总数≤104cfu/g,20℃时鲜切苹果可贮藏1d,10℃时可贮藏3d,4℃时可贮藏7d,鲜切苹果仍保持新鲜状态,无明显的褐变和腐败发生,保证了鲜切苹果的安全性。2.对引起鲜切苹果腐败的霉菌进行分离鉴定。通过形态学鉴定方法,从鲜切苹果中分离出28株霉菌,其中芽枝霉属(Cladosporium)7株,青霉菌属(Penicillium)21株。根据青霉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性状,利用在CA、CYA、G25N培养基上的特征及镜检观察,将21株青霉菌鉴定为四种:刺糙青霉(P.echinulatum),皮落青霉(P.crustosum),娄地青霉(P.roqueforti),产黄青霉(P.chrysogenum).3.对鲜切苹果中的酵母菌进行分离、纯化与初步鉴定,通过对菌落形态、培养性状和生物学特征的研究,初步鉴定得到4属酵母菌,分别为:范菲亚酵母属(Phaffia rohdozy-ma);红酵母属(Rhodotrorula Harrison);类酵母属(Saccharomycodes Hansen);酵母属(Saccharomycodes Reess)。4.研究4种不同浓度青霉菌对鲜切苹果病理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青霉菌侵染造成鲜切苹果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下降,诱导PPO、MDA活性的增加,并且菌液浓度越高,诱导能力越强。青霉菌侵染的鲜切苹果中P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在后期保持在一种稳定且较低的水平。青霉菌侵染鲜切苹果后显著降低其PG活性,且不同浓度之间有明显差异,浓度越高,侵染程度越深。5.采用不同浓度的2种酵母菌处理鲜切苹果,对酵母菌拮抗机理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酵母菌浓度越高,苹果中可溶性蛋白含量越低,下降越快。总糖含量相对于对照同样呈现相对较低的趋势。说明酵母菌在营养与空间的竞争中有一定的优势。结果还表明:酵母处理提高了PPO、POD活性,同时可以抑制MDA含量的增加,有效抑制了膜的过氧化作用。表明酵母菌诱导鲜切苹果增加抗性相关酶活性,对延缓保存期具有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小微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渠道。然而当前互联网金融在服务小微企业中面临政策与法律风险、融资服务范围有限、信用体系不健全、资金和信息安全风险
在梳理国内图像元数据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归纳出可用于描述和著录图像的元数据标准主要有三类:专门的图像元数据标准,文化资源相关的元数据标准,通用元数据标准。从敦煌壁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织物风格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使用科学仪器测定织物的物理特性,通过数据来描述纺织品的风格;如今很多精纺呢绒厂生产的面料在湿
本试验以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 Tchang)作为试验材料,参考国标对三个重量等级的齐口裂腹鱼鱼肉的常规指标进行测定,使用试剂盒测定血清中常规指标,通过GC-MS、氨
L-抗坏血酸脂肪酸酯具有脂溶性抗氧化剂和乳化剂的特性,在食品、医药及妆品行业中具有广泛的用途。酶法合成相比化学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产物安全性高等优点,是一条更为绿色
功能颗粒存在下,复合胶乳在织物表面的成膜和附着是纺织品功能整理中普遍存在着的一个固化成型过程。由于功能颗粒和胶乳间存在极性、疏水性和流变性等性质的差异,基于共混的
目的探讨电子病案的广泛应用促进病案管理的职能改变。方法通过电子病案与纸质病案在组织结构、工作流程、工作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电子病案以其信息采集速度
我国房地产行业经过30年的蓬勃发展,已成为了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加剧,房产业逐渐走入精细化管理、利润正常化状态。与此同时,受国际经济环境低
目的探讨年轻女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并回顾性地分析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998~2004年收治的74例年龄≤40岁的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的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抽取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2015年6—7月妇科出院病历120份(改进前),对抗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