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武术伦理精神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bbf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中国的典型特征之一是伦理本位,伦理规范与道德精神自然也就成为中华民族这一历史文化共同体的核心基因。当下,中国实施改革开放已经四十一年,成了经济总量全球第二、制造业总量全球第一的世界性大国,社会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物质匮乏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往。与此同时,物质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解构主义、虚无主义等现象和问题也随之而来。对此,在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属性的基础上,反思并借助中国传统文化,整合与塑造社会的道德风尚及价值体系,便显得尤为重要。传统帝国阶段的道德实践表明,以儒、道、佛三家为主导的主流伦理思想,往往可能促使国家文化倾向于内化的净化而非外向的突破——注重和平、反对武力,强调修养、抑制竞争,进而导致国家治理方略上重文轻武,以及民众生活中身体孱弱的局面。相较之下,传统武术精神则不仅吸收了儒、道、释三家的文化思想,同时也承继了墨家的“侠义”、兵家的“尚武”以及刺客游侠的“信义”等伦理取向。对此一领域的关注与研究,一方面,可以适当弥补主流文化的缺失,更为整全的呈现传统社会及其伦理精神的全貌;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武术伦理中的侠义、坚韧、适当的尚武与竞争等品质,对当下社会及民众提供借鉴与引导;再一方面,通过对传统武术及其伦理的反观与损益,实现其现代性的创造性转化及本土化的创新性发展,无疑对坚定文化自信大有裨益。中国传统武术源起于原始社会末期,在历史发展中逐渐分化出内家与外家两大类型,并以拜师择徒、口授身传为主要流传方式。从传统武术伦理精神来看,主要包括尚武与尚德两部分,并遵循以德为先、谨慎用武的原则。武术的伦理导向和价值原则,与传统文化注重天人合一、知行一体;强调忠孝仁义、尚中贵和等文化理念密切相关。“武以载道”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精神内核,规定着修习者所应遵循的价值与行为规范,包括“善天地之生”、“扶人间之正”、“养人性之善”等内容。“武以载道”要求习武之人必须正确处理好“术”与“德”的辩证关系:坚持以德为体、以术为用,做到以德为先、德艺并举。“武以卫道”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价值追求,要求习练者秉持正义和秩序的理念来用武。其中,以身卫国是武术伦理中的大义,行侠仗义是传统武术的善德,去恶除暴是传统武术的担当。概而言之,“武”的存在和发生并不是自足的,而是发扬仁德、惩恶扬善的路径。“武以行道”作为传统武术的道德践履,具体包括授术即育人、养生即养德、强身为正义等内容。传统武术通过授术育人,使自身的伦理精神传承不息;强调养生与养德合一,以养成修习者的道德人格;强身为正义,则是习武者贯通内圣外王的展现。借鉴传统武术伦理精神,启迪现代社会建构,主要包括:(一)传统武术倡导“尚武精神”,有助于指导现代竞技;(二)传统武术倡导“天人合一”,为塑造理想人格提供基础;(三)传统武术主张“以德为先”,为进化社会风气提供启示。实现传统武术伦理精神的当代转型与超越,应该做到:(一)探索构建中国特色武术应用伦理;(二)弘扬传统武术伦理的优秀部分,彰显文化自信;(三)创新武术伦理传播,讲好中国故事。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更加注意传统武术伦理精神在市场化的社会环境中的实践与运用,增加传统武术伦理精神的现实指导力。
其他文献
本文综述了基于量子点的传感薄膜的研究进展及目前常用的制备方法,如层层自组装技术(LBL)、溶胶-凝胶旋涂法、化学沉积法(CBD)、超声喷雾热解法(USP)。简要介绍基于量子点的
目前澳门赌场常见的犯罪有高利贷、盗窃 ,或者可能成为洗黑钱、公款博彩的场所。澳门博彩业在赌权开放后能保持在低犯罪率下发展 ,应对现时的法律制度、监察制度进行修改。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以下称<母婴保健法>)实施以来,对依法保障母亲和婴儿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着我国妇幼保健
目前,欧美有越来越多的有关城市空间分异对于健康方面的研究,这是一个综合了社会科学、地理学以及医学的前沿交叉学科。最常见的研究主题有"隔离与健康"、"邻里与健康"。相关
介绍丹麦MINIPROF轮轨轮廓测量系统的测量原理和方法及后处理元件。该测量系统的传感器可自由地随轮廓运动,能达到较高的精度。
新中国各历史时期,在消除一些旧的犯罪诱因的过程中,不仅有诱发犯罪的新的消极因素产生,一度消失了的旧的诱发因素也有不同程度的复萌。这不仅使特定时期的犯罪具有特定的质和量
红外光谱能够获得与汽油辛烷值相关的光谱信息,本文研究了红外光谱特征吸收峰法和红外光谱全光谱法预测汽油辛烷值。结果表明:红外光谱法能够进行汽油辛烷值的快速测定,红外光谱
从Link 11数据链的数学模型入手,分析其在噪声干扰、单音干扰、多音干扰等下的误码性能。仿真结论表明,对Link 11的干扰技术中,不论采用噪声干扰,或者是采用单音或多音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