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是人类皮肤受损、创面愈合后瘢痕持续增生的一种病理现象,它的病理本质是以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为主的细胞成分的过度增殖和以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 lular matrix,ECM)的过度沉积,目前其发病机制还不清楚。瘢痕增生过度挛缩,常常导致各种畸形功能障碍,给患者带来身心痛苦。多年来,瘢痕增生一直无确切的治疗方法。基因治疗是分子生物学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理论上可以从根本上阻止许多疾病的发生与进展,并有望达到治愈的目的,但如何选择靶基因及靶细胞成为其关键。 c-myc是细胞原癌基因,其编码的62KD核蛋白通过与核蛋白Max形成二聚体结合特异的DNA序列(CACTGT)激活许多靶基因的转录,其中很多基因产物与细胞周期调控密切相关。c-myc属于永生性癌基因,在细胞的生长、繁殖、凋亡及分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c-myc的过度表达是人类肿瘤细胞最常见的变化之一。近年来国外研究表明c-myc与增生性瘢痕关系密切。国外学者以c-myc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ASODN)转染肿瘤细胞后,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的结果均显示,肿瘤细胞c-Myc蛋白水平显著降低。增生性瘢痕形成的早期阶段,通过基因进行干预,是防止瘢痕增生和挛缩的较佳时机。但目前国内外文献尚未见到c-myc ASODN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c-myc mRNA表达影响的报道。国内尚未见到c-myc ASODN处理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类似报道。越来越多的实验证实细胞周期调节蛋白p27对许多肿瘤有抑制作用,因此p27又被称为抑癌基因,是肿瘤抑制性治疗的重要候选者,但其在瘢痕增生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清楚。p27蛋白的表达在增生性瘢痕中比正常皮肤组织低,提示p27可能与瘢痕形成有关。研究发现,成纤维细胞高表达c-myc可直接引起p27下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