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在通督调神针刺法的基础上,通过评估缺血性脑卒中后失眠患者在针刺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日常活动能力、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指标,探讨通督调神针刺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改善生活质量方面的影响,为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失眠提供临床思路。2.根据研究者本人的地域情况,在台湾地区开展研究,探讨通督调神针刺法在台湾地区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失眠情况的适用性和临床疗效。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本研究在进行文献综述研究时着重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失眠的中西医研究进展进行分析,从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两个方面对本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手段和康复方法进行总结,从而为临床研究进行理论铺垫。2.临床研究本研究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在2018年发布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南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参照2017年最新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9例来源于台湾地区中国医药大学北港附设医院、马偕纪念医院、嘉义长庚纪念医院、林口长庚纪念医院、高雄长庚医院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之后的失眠患者,本试验采用随机单盲法进行随机分组,西药组、基础干预组和通督调神干预组各43例。三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基础治疗和居家康复训练。基础干预组采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十版《针灸治疗学》中风穴位处方和失眠穴位处方:水沟、内关、极泉、尺泽、委中、三阴交、照海、申脉、安眠。配穴:肝阳暴亢证配太冲、太溪;风痰阻络证配丰隆、合谷;痰热腑实证配曲池、内庭、丰隆、天枢;气虚血瘀证配血海、足三里、气海;阴虚风动配肾俞、太冲;通督调神干预组采用通督调神针刺法取穴。主穴:百会、大椎、印堂、神庭、风府、身柱、神门。配穴:肝阳暴亢证配肝俞、期门;风痰阻络证配脾俞、肝俞、章门;痰热腑实证配曲池、内庭、丰隆、天枢;气虚血瘀证配关元、气海、膈俞;阴虚风动配肝俞、肾俞、三阴交、京门;西药组给予口服艾司唑仑片1mg/天/次,睡前口服。针刺组在临床针刺干预时,对患者均进行每两日1次针刺治疗,每次30min,持续8周,十二正经穴位采用双侧腧穴,督脉和任脉穴位为单穴。在针刺干预前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阿森斯失眠量表评定患者的睡眠状态,通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进行评估。在针刺干预过程中每4周进行一次评估以了解睡眠状态、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在疗程结束后4个月,即从入组干预开始6个月后,进行随访。结果:1.基本资料本研究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没有显著差异。在辨证分型方面两组均以气虚血瘀型占比最多,其次为风痰阻络型和阴虚风动型。2.针刺干预前后睡眠质量评分结果基础干预组、通督调神组及艾司唑仑组的患者在干预4周和干预8周时与干预前比较,PSQI评分结果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比干预前PSQI评分显著降低。在干预4周时,基础组PSQI评分较西药组PSQI评分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督调神组PSQI评分与西药组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8周时,通督调神组PSQI评分较西药组PSQI评分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础干预组PSQI评分与西药组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干预组、通督调神组及艾司唑仑组的患者在干预4周和干预8周时与干预前比较,AIS评分结果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比干预前AIS评分显著降低。在干预4周时,基础组AIS评分较西药组AIS评分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督调神组AIS评分与西药组A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8周时,通督调神组AIS评分较西药组AIS评分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础干预组AIS评分与西药组A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针刺干预前后生活能力评分结果基础干预组、通督调神组及艾司唑仑组的患者在干预4周和干预8周时与干预前比较,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比干预前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升高。在干预4周时,通督调神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西药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础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西药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8周时,通督调神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西药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础干预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西药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针刺干预前后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结果基础干预组、通督调神组及艾司唑仑组的患者在干预4周和干预8周时与干预前比较,NDS评分结果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比干预前NDS评分显著降低。在同一时间点,基础干预组和通督调神组与艾司唑仑组比较,NDS评分差异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5.随访患者针刺干预前后睡眠质量评分结果随访病例基础干预组、通督调神组、及艾司唑仑组的患者在干预4周、干预8周及6个月后随访时与干预前比较,PSQI评分结果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比干预前PSQI评分显著降低。在干预4周时,基础组PSQI评分较西药组PSQI评分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通督调神组PSQI评分与西药组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8周时,通督调神组及基础干预组PSQI评分与西药组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随访时,基础组PSQI评分较西药组PSQI评分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督调神组PSQI评分与西药组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病例基础干预组、通督调神组、及艾司唑仑组的患者在干预4周、干预8周及6个月后随访时与干预前比较,AIS评分结果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比干预前AIS评分显著降低。在干预4周时,基础干预组、通督调神组AIS评分较西药组AIS评分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干预8周时,通督调神组AIS评分较西药组AIS评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础干预组AIS评分与西药组A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随访时,通督调神组AIS评分较西药组AIS评分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干预组AIS评分与西药组A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随访患者针刺干预前后生活能力评分结果随访病例基础干预组、通督调神组、及艾司唑仑组的患者在干预4周、干预8周及6个月后随访时与干预前比较,生活能力评分结果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比干预前生活评分显著升高。在干预4周时,通督调神组生活能力评分较西药组生活能力评分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础干预组生活能力评分与西药组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8周时,基础干预组、通督调神组生活能力评分与西药组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随访时,基础干预组及通督调神组生活能力评分较西药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随访患者针刺干预前后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结果随访病例基础干预组、通督调神组、及艾司唑仑组的患者在干预4周、干预8周及6个月后随访时与干预前比较,NDS评分结果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比干预前NDS评分显著降低。在干预4周和干预8周时,随访病例中,基础干预组、通督调神组基础干预组NDS评分与西药组N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随访时,通督调神组NDS评分较西药组NDS评分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临床研究过程中各组发生不良反应情况本次研究纳入的129例患者共出现不良反应32例,分别为,基础干预组7例(5.43%),通督调神组3例(2.32%),艾司唑仑组22例(17.05%)。结论:1.台湾地区缺血性脑卒中失眠患者以气虚血瘀证为主。2.通督调神针刺法和基础针刺法均能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3.在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的评估睡眠质量的PSQI评分、AIS评分方面,通督调神针刺法效果优于基础针刺法和西药。4.在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失眠患者评估生活质量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NDS评分方面,通督调神针刺法效果优于基础针刺法和西药。5.通督调神针刺法在临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失眠方面行之有效且安全的干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