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建构主义教育思想、情境认知理论以及艺术设计学科性质和专业特点为基础,通过对当前国内外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状况的调查和研究,创造性地提出建构“问题导向式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简称PBL模式)的设想。在教学实践中,作者以大连民族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为基地,通过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导师制工作室教学运行模式,以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文化问题以及教育问题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团队合作和互动交流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多元化评价、一体化评价为主要评价观,建构问题导向式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其目的在于通过以中国社会和文化为主要背景的教学模式建构,使文化传承与保护、社会变迁与发展、城市化进程、儿童教育、老年人问题、农村问题、价值观教育等一系列问题落地生根,真正实现专业教育中人文意义建构与生成。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内容主要是对研究的背景、基础理论的阐释。主要介绍研究的缘起、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作者认为,目前中国艺术设计教育最重要的问题是:要在特定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符合“人”的发展要求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要在技能教育的基础上,以文化和社会问题为核心,通过以“问题”为导向的专业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文化自觉意识。第二部分主要是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的建构。主要包括建构主义教育思想、PBL模式教学设计、课程设计、学习设计以及评价体系设计。这部分是本文的核心和重点。在这一部分中,通过理论阐释、模式建构和一系列教学实践案例分析,系统建构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作者认为,“问题”的设置、教学互动、情境设置、学习共同体以及一体化评价模式等是PBL模式的核心内容,其主旨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第三部分是本文的主旨,即全方位阐释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在人文知识教育、价值观教育以及人文精神培养等方面的价值与意义。其核心思想是:以“问题”叩问人性、以“问题”承继文化、以“问题”阐释责任以及让学生全程参与教学具有丰富的人文价值的教育思想。在第九章中,作者提出,问题导向式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具有两项重要的人文价值:一是可以将其视为唤醒人之心灵的教育,有助于实现从知识教育到文化教育的跨越,有助于引导学习者走出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困惑,有助于促进文化自觉的实现。二是可以改变专业教育的“文化孤岛”现象,让教育的文化传承与发展使命真正落地生根。作者认为,目前学校专业教育存在因学科专业界限、族群界限、以及学习者单一的学习方式所形成的“文化孤岛”,通过教学中的“问题”设置和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教学活动组织,可以打破学校与社会之间、各民族文化之间、学习者之间以及各专业之间所形成的文化隔阂,从而实现人文意义的建构与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