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皮影是我国最古老的的戏曲样式之一,它集美术、音乐、表演于一体,是一种民间工艺美术和戏曲相结合的独特的艺术载体,具有悠久的历史。我国的皮影艺术流派众多,以关中东路的皮影较为著名,而关中东路皮影更是以陕西华县皮影为突出代表。华县皮影与全国其它派别的皮影相比较,不管是在雕刻制作、唱腔还是表演技巧等方面,都有着其自身独特的艺术特征。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华县皮影戏在一段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曾是民间皮影艺人用来维持生计的一种谋生手段,也是在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的农村地区村民们茶余饭后的娱乐消遣方式。近年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加快了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网络信息和影像技术的巨大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为文化艺术的发展传承创造了新的条件,同时也使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生存与发展陷入了困境,华县皮影也不例外。在现代化大潮的冲击下,华县皮影作为一门起源于民间并一度兴盛的文化艺术,已经失去了往昔的繁荣景象,不论在制作还是表演上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甚至几度出现濒临消失的状况。随着人们对民间传统文化重要性认识的不断加深,保护和传承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时代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在保护和发展华县皮影方面,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通过实地考察、搜集相关资料并考证后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2006年,华县皮影被国家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陕西省又将华县皮影的制作工艺列入了省级第一批文化遗产,这充分说明了政府部门对华县皮影艺术保护的重视,但从后面的保护效果看,并不是十分理想。本文从华县皮影的制作工艺、艺术风格、声腔表演等方面切入,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通过认真分析,充分挖掘华县皮影的审美艺术特点,并从客观与主观的角度查找了华县皮影戏濒临失传的多方面原因,尝试提出如何使华县皮影走出发展困境的思路和建议,以期促进华县皮影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文中第一部分回顾总结了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关于华县皮影的研究成果,指出了本文研究的目的和采取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简要介绍华县皮影的文化特征,重点阐述了华县皮影的历史渊源、发展演变、社会影响和特征;第三部分从华县皮影戏的制作艺术、操作表演和剧目唱腔等方面分析了华县皮影蕴含的美学特点;第四部分从文化变迁的视角介绍了华县皮影的传承现状,指出了华县皮影传承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从多个方面分析了原因;第五部分针对华县皮影发展和传承中遇到的问题,从不同视角提出了其传承革新的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