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持续高效农业发展模式的研究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ezzz21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持续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领域的重要前沿课题。我国政府在1994年批准《中国21世纪发展议程》成为我国二十一世纪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纲领性指导文件。中国科技部从“九五”期间开展了不同区域持续农业发展的综合技术研究。牡丹江持续高效农业示范区是全国7个A类示范区之一,它的目标是为我国东北地区21世纪的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示范样板,在技术、产业、观念、体制等方面实现一系列创新,为本类型区形成完整的持续高效农业体系、促进东北地区现代农业持续高效发展做出贡献。 本文根据可持续农业提出的国际背景,按照我国可持续农业发展的目标、原则、战略、模式,综合评价牡丹江持续高效农业示范区农业发展模式,并得出结论: 1.牡丹江持续高效农业示范区的发展是以可持续为前提,以发展为主导,走现代化、集约化、效益化和持续化为特点的现代集约农业发展道路,为我国和东北地区的现代农业发展做示范。 2.牡丹江持续高效示范区符合我国可持续农业区域发展战略。他们根据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现状,突出技术创新,以持续高效为目标,注重专题攻关和技术研究,全面加大技术开发与推广力度,为东北类型区发展持续高效农业提供了新技术;加快结构创新,以市场为导向,围绕效益抓调整,不断优化示范区的产业结构,为东北类型区农业结构升级提供了新模式;注重管理创新,以示范引导为手段,突出各个小区的集成度的显示度,增强辐射和带动功能,为东北类型区农业的跨世纪发展提供了新样板;实施组织创新,以民办形式为主体、大力培植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化解农业分散经营与大市场的矛盾,为东北类型区发展市场农业提供了新思路;坚持环境创新,以可持续发展为方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地搞好生态环境治理,为东北类型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途径。 3.牡丹江持续高效农业示范区把科学技术放在首位,坚持高新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自主研究与技术引进相结合,科学研究与成果推广相结合,全面提高了示范区的科技含量。他们坚信科学技术是持续农业发展的力量源泉,只有依靠科学技术,才能促进农业持续发展。 4.牡丹江持续高效农业示范区把农业结构调整放在重点,改变传统农业的生产结构,推动农业生产向优质化、特色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走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子。
其他文献
面对二十一世纪,中国林业经济的主题是可持续发展。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不仅需要的林业科学技术,更要有合理的产权制度。现在林地产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南方集体林区森林经营与
肘管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该病最早于1958年被首次提出,并得到广大学者及社会的关注。近年来对肘管综合征的报道层出不穷。针对肘管综合征的应用解剖、致病因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合理巧妙地设计导入环节,能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化解学习内容的难度,实现新旧内容的自然过渡,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课堂
民生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十八大报告顺应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新要求、新期待,把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全面的部署。本文
流域经济是建立在流域自然地理环境基础上的区域经济,具有整体性和关联性、区段性和差异性、层次性和结构性、开放性和耗散性等特征。它的独特性和重要性使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改善,但是与世界高收入发达国家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当前中国经济总量虽然居世界第二位,但是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最重要
国以农为本,民以农为根。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农业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土地制度安排如何,是影响经济成长和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甚至是关键因素。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国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于农村工作而言,既是一个老问题,也是一个新课题。由于农业产业结构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所以各地区必须根据本区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进
在“果农是有限理性经济人”的假设下,笔者对新种植龙眼的农户、种植龙眼1—3年(龙眼生长期)的农户以及种植龙眼4年以上(龙眼收获期)的农户进行了调查,同时对地级市、县(市)、
<正>2017年4月8~9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分析哲学国际研究中心、国际维特根斯坦学会和中国维特根斯坦学会主办的"心理概念:维特根斯坦论心理现象"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