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持续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领域的重要前沿课题。我国政府在1994年批准《中国21世纪发展议程》成为我国二十一世纪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纲领性指导文件。中国科技部从“九五”期间开展了不同区域持续农业发展的综合技术研究。牡丹江持续高效农业示范区是全国7个A类示范区之一,它的目标是为我国东北地区21世纪的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示范样板,在技术、产业、观念、体制等方面实现一系列创新,为本类型区形成完整的持续高效农业体系、促进东北地区现代农业持续高效发展做出贡献。 本文根据可持续农业提出的国际背景,按照我国可持续农业发展的目标、原则、战略、模式,综合评价牡丹江持续高效农业示范区农业发展模式,并得出结论: 1.牡丹江持续高效农业示范区的发展是以可持续为前提,以发展为主导,走现代化、集约化、效益化和持续化为特点的现代集约农业发展道路,为我国和东北地区的现代农业发展做示范。 2.牡丹江持续高效示范区符合我国可持续农业区域发展战略。他们根据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现状,突出技术创新,以持续高效为目标,注重专题攻关和技术研究,全面加大技术开发与推广力度,为东北类型区发展持续高效农业提供了新技术;加快结构创新,以市场为导向,围绕效益抓调整,不断优化示范区的产业结构,为东北类型区农业结构升级提供了新模式;注重管理创新,以示范引导为手段,突出各个小区的集成度的显示度,增强辐射和带动功能,为东北类型区农业的跨世纪发展提供了新样板;实施组织创新,以民办形式为主体、大力培植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化解农业分散经营与大市场的矛盾,为东北类型区发展市场农业提供了新思路;坚持环境创新,以可持续发展为方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地搞好生态环境治理,为东北类型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途径。 3.牡丹江持续高效农业示范区把科学技术放在首位,坚持高新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自主研究与技术引进相结合,科学研究与成果推广相结合,全面提高了示范区的科技含量。他们坚信科学技术是持续农业发展的力量源泉,只有依靠科学技术,才能促进农业持续发展。 4.牡丹江持续高效农业示范区把农业结构调整放在重点,改变传统农业的生产结构,推动农业生产向优质化、特色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走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