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简称ICT),是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新的概念和技术范畴。随着它的迅速发展,教育领域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作为一种新型工具,信息通信技术在基础教育领域的运用正成为一种趋势与潮流。研究国内外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发现,将现代信息通信技术运用到生物教学中,可以有效增加生物课堂内容的生动性和直观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相互合作的能力以及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信息通信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的现状如何,取得了怎样的成绩,又存在哪些不足,以及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值得探究的问题。本研究借鉴课程整合理论,选取笔者的读书地南充市为例,以研究南充市信息通信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情况。此次问卷调查抽样选取了南充市的十所高中,地区不同,学校层次有差异,运用问卷调查法,从这些学校的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设备配备情况,生物教师运用信息通信技术的能力、信息通信技术培训情况、教师对信息通信技术在生物教学中运用的态度等方面对信息通信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状况展开全面调查。教师问卷结果表明:(1)南充市高中学校信息通信技术设备配备比较齐全,且使用良好。但是部分学校的个别教室还需加大投资力度。(2)生物教师具有基本的操作信息通信技术的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基本的教学软件,但对于操作稍复杂的软件(如:Frontpage、Flash、Authorware)的能力还需要提高。(3)信息通信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效果有待提高,比如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4)教师进行技术培训的效果一般,需引起高度重视。学生问卷结果表明:(1)学生总体比较喜欢生物教师运用信息通信技术进行教学,因为这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理解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成绩有一定的帮助。但也有少部分学生不喜欢,其中最主要的两个原因是讲课速度快和过多依赖课件。(2)不同地区学校在网络教室配备上有显著差异,在其他设备配备上差异不大,且配备最多的设备就是计算机多媒体;在生物教师使用的教学手段上有差异,市中学更多使用粉笔、黑板、口授,县中学和乡镇中学更多使用多媒体课件;在生物教师运用信息通信技术的熟练程度上无显著差异;对学生成绩影响的差异集中在比较有帮助上。(3)不同层次学校在信息通信技术设备配备上有差异,省一级示范性高中更多集中配备计算机多媒体,省二级示范性高中更多配备电子白板,普通高中更多配备挂图、投影仪;在生物教师使用的教学手段上有差异,省一级示范性高中和省二级示范性高中更多使用多媒体课件,普通高中更多使用粉笔、黑板、口授;在生物教师运用信息通信技术的熟练程度上和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上无显著差异。两份问卷都表明,教师和学生比较重视并看好信息通信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发展前景。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将分别从政府和教育部门、学校、教师三个层面提出建议,从而为信息通信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实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