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坳陷第三系储层预测模式优化集成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20040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济阳坳陷位于渤海湾盆地,广泛发育第三纪含油层系,油气藏类型多样。经过40多年的勘探开发济阳坳陷已经处于勘探中后期,目前新增储量80%以上来自隐蔽油气藏,油气勘探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地震资料为主的油气藏精细预测、描述和评价技术方法。但是,现有地震预测技术主要基于具体的目标展开,缺少预测技术的系统优化与集成研究,难以推广应用。而且,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面对的目标更加复杂隐蔽,原有储层地震预测技术已经满足不了实际的需要。因此,储层地震预测技术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本课题试图通过储层预测技术的优化集成等研究,有效地减少储层预测的盲目性,降低勘探开发风险,提高预测精度和钻探成功率。本文取得以下成果:(1)系统地总结了济阳坳陷第三系主要储层沉积学特征,建立了典型储层规范沉积模式及标准样式,明确它们的展布规律及影响因素,进一步认识了沉积环境条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建立了沉积相(亚相)与储层岩性物性的基本关系。(2)根据储层条件和地震预测技术适应性研究结果,从岩相、岩性、物性和流体预测中不同精度要求出发,建立了不同预测技术的最佳组合,形成储层岩相、岩性、物性和流体预测技术。主要成果有:形成了“三相、古地形、四分析”岩相描述,岩相、属性“双约束”岩性识别,“多井拟合、联合反演”物性估算,叠前叠后地震属性“组合差异”流体预测等技术方法。(3)在储层地震预测有效性评价方面,通过地震预测评价技术的可行性研究,明确了储层地震预测对地质体尺度、岩石物性参数和地震资料品质等方面的要求。通过地震预测评价模型、评价体系和评价指标的研究,建立了储层地震预测评价体系;创新地发展了应用风险概率、人工神经网络和专家系统等方法进行储层预测有效性评价,通过储层尺度大小、岩石物理特征、岩性组合和资料品质的评价指标集参数及其权值,实现储层地震预测有效性进行定量评价。(4)在典型储层地震预测模式和集成方面,对地震预测技术进行优化,集成河道砂体、浊积砂体、滩坝砂体和砂砾岩体等4类典型砂体地震预测技术,建立了8种储层预测模式:“低砂泥比”河道砂体精细描述模式,“高砂泥比”河流相储层预测模式,近岸水下扇体储层预测模式,盆底扇储层预测模式,滑塌浊积砂体精细描述模式,多物源浊积砂体储层预测模式和薄互层储层预测模式等。
其他文献
经过十年的产业化进程后,中国电影进入到了一个拐点:如何在源头上抓好电影质量,贯彻好“三贴近”原则,利用好本土文化资源,真正创作出能够和好莱坞电影相抗衡的国产电影。在
南雄与丹霞盆地位于南海北缘的大陆基底之上,它们在同一构造体系下与南海海盆经历了彼此之间具有密切联系的地质过程,其主要形成与活动时间,正好处于南海构造转换过程的时间段,在
用7.5%氯化钠溶液100-300ml从周围静脉输注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低容量性休克40例,对早期复苏效果满意,动脉压升高(x ̄-±s)5.05±0.53kPa,脉率减慢10~30次/min。尿量增加到70一300ml/h,24h内血清K ̄+、Na ̄+、Cl ̄-升高不明显,无与高渗有关的副作
越来越多的地震学、矿物物理学、地球化学、地球动力学模拟等研究显示在下地幔深度的地球深部存在俯冲板块的证据,这说明俯冲板块可以穿透过渡带到达下地幔,甚至到达核幔边界
【正】穆青同志在《谈谈人物通讯采写中的几个问题》中说:"我们在采写人物通讯的过程中,比较喜欢运用质朴的白描手法。" 白描这两个字听了耳熟,凡是从事写作的人都喜欢谈论这
撰写财会论文选题是很重要的。笔者拟就如何选题的问题谈点体会。 一、选择有针对性的题目 在会计工作中常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带倾向性的问题。捕捉并针对这些问题写出的文章
邸报是中国最早的报纸。邸报是指由邸吏向地方传达朝政的官方文书“报告”或“情报”总称。有时也叫“朝报”、“杂报”、“条报”、“邸抄”、“阁钞”、“进奏院状报”、“
期刊
目的探讨血涂片分析对于血常规检验的重要性和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化验正常的血液标本300例作为观察组;560例出现异常的血液标本作为对照组,实施血涂片检
经过各路专家几个月的公正评审,由湖北省新闻出版局组织的全省期刊质量评等活动已圆满结束。湖北省334家(其中社科期刊151家)持有全国统一刊号的期刊质量等级排行榜已经公布,
从1987年开展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以来,共手术修补治疗心室间隔缺损病人17例,经半年~4年随访,病人均恢复健康。认为在边远山区医院创造条件开展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简称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