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内,IPO上市中常常包括有股份锁定期的条款。这些锁定的条款可能是为了防止内部人士利用内部消息而使其他市场参与者处于不利的交易地位,以及防止大资金的短线炒做,对市场形成大规模冲击,同时有利于上市公司自身的稳定。本文中使用的IPO锁定到期的数据是从2008年到2010年5月的解禁事件。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在解禁日附近市场的反应,主要是股价和交易量。研究结果显示IPO锁定到期会导致股价下挫,解禁日附近的累计超额收益为负。且多个CAR显著不等于0,这说明市场不是有效的。而对于原股东锁定股解禁和机构投资者锁定股解禁,在解禁日附近的累计超额收益以及超额交易量是不同的。原股东解禁的累计超额收益下降更早和更加平缓,但是超额收益在解禁日当天为正,而解禁后十天的累计超额收益更低。对于原股东锁定股,解禁后的平均超额交易量越大时,累计超额收益越小。另外,当解禁比例比较大时,累计超额收益越小。当解禁公司的市值越大时,累计超额收益越小。此外,我们没有发现显著影响累计超额收益的公司基本面因素。总体而言,IPO解禁与非流通股解禁对市场的影响相类似。在解禁日附近的累计超额收益为负且解禁后成交量显著增加。从累计超额收益和超常成交量而言,首发原股东锁定股解禁与非流通股解禁更为类似,而机构投资者解禁的累计超额收益和超常成交量在解禁日附件的波动要大得多。另外,IPO解禁与非流通股解禁的解禁比例都与累计超额收益负相关。但是,与非流通股解禁不同的是,没有发现公司基本面的数据对市场有显著影响。而在两类解禁中,解禁的公司的规模对累计超额收益更是有着相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