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农村大学生人格与自尊状况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zz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研究侗族农村大学生群体的人格特征,自尊状况以及他们人格与自尊间的关系,从而积累真正反映中国人人格的有用资料,为丰富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格理论,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融、沟通,真正提升整个社会国民人格素质奠定基础。 本研究在对人格和自尊及其研究进展的详尽综述基础上,采用中国人人格量表和Rosenberg编制的自尊量表对199名侗族农村大学生的人格和自尊状况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探讨,结论如下: 一、侗族农村大学生的人格在性别、年级和学科类别等多个纬度上的存在着差异,但纯侗族居住地的大学生与和其他民族杂居的大学生人格不存在差异。侗族农村大学生的人格与中国人人格量表的常模在多个人格结构因子上存在着差异。 二、侗族农村大学生自尊在性别、年级、学科和地域等多个纬度上不存在差异。绝大多数侗族农村大学生的自尊表现为高自尊。 三、中国人人格特质中的“人际关系”对侗族农村大学生的自尊有显著预测作用,“善良”、“处事态度”对与其他民族杂居的侗族农村大学生的自尊有显著预测作用,“处事态度”对与其他民族杂居的侗族农村大学生的毕业生自尊有显著预测作用,“外向性”、“人际关系”对侗族农村大学生的文科生自尊有显著预测作用,“善良”对侗族农村大学生的理科生自尊有显著预测作用。
其他文献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探索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非智力因素发展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培养留守儿童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对策与建议。随机抽取江苏省某市农村地区7所小学、4所初中
摘 要:当前幼儿园教学实践中球类活动较为薄弱,通过对球类活动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意义和现狀的阐述,引起教育工作者对于球类活动的重视。同时总结实践中开展球类活动的经验,按各年龄段特点开展适合各年龄段幼儿的、丰富多样的球类活动,完善活动的组织形式,探索教师指导幼儿进行球类活动的策略。以师幼互动、生生互动和家园同步共同的形式,使幼儿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对球类游戏活动充满期待,更主动参与球类活动。  关键词: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