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因奸威逼人致死”罪研究

来源 :青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ze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明清两代,威逼人致死的现象大量出现,对此在明清律法中专门设了“威逼人致死”的律例加以规范。然而在威逼人致死的案例中因奸威逼人致死的案例较多,且相关的律例规定和司法处置都较复杂。故本文就以“因奸威逼人致死”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剖析清代对“因奸威逼人致死”的法律规定、司法处置以及从中体现出的相关问题。首先,对“因奸威逼人致死”条的源起及在明清两代律文的规范发展作一系统阐述。“因奸威逼人致死”条在明代律法中首次出现,清代承袭了明律并在明律的基础上逐渐细化律文内容、增设了很多名目,使得“因奸威逼人致死”条的发展趋于完善。其次,因清代“因奸威逼人致死”案件数量庞大、类型复杂,并且对“因奸威逼人致死”行为的司法处置较为复杂。故通过对“因奸威逼人致死”的案件分析,得出:在因奸威逼致本妇自尽的案件中因加害人和受害人的特殊身份,处罚将随之不同;在因奸威逼致夫自尽案中法律因注重夫为妻纲的伦理纲常,对妇女的处罚较为严厉;在因奸威逼致父母自尽案中,只要卑幼的犯奸行为造成了父母自尽的事实,法律必定严惩卑幼;在因奸威逼致其他亲属自尽案中大多数都是因亲属间犯奸致人自尽的实情,处罚参照亲属相奸罪,服制身份关系越重其处罚越重,并不会因尊犯卑或因卑犯尊有轻重不同的处罚。最后,在以上基础上进一步揭示清代司法官判决“因奸威逼人致死”案件时的处理方法:一是会运用最为妥适的条例进行判决,以达到罪罚相符的目的;二是会运用因果关系来判决案件,为了使其在制定法的适用过程中具有更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灵活地运用规则使其达到有效制裁过错责任人的目的;三是会运用人命追及的原理,以达到清代民众心中公平、公正的愿望。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英金河灌区内农业机械化作业程度有了较大幅度提高,为保障地方粮食生产安全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以当前
以情感道路广告为切入点,应用驾驶模拟系统实验平台及眼动仪,研究了在模拟风险驾驶情境下,被试驾驶人由情感道路广告引起的驾驶注意力分散及风险特性.分析了风险情境下被试在
<正>可以设想一下,历经三四十分钟的充分前戏之后,女士在男友的后位插入抽动加同时的双手揉捏乳房刺激之下,很快就飘飘然了,一股热流从头蹿到脚趾,她完全迷失了自我,按王朔
期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德育建设工作中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影响着大学生思想品格的形成。如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以提高思想政治
美国文化产业机制与美国文化霸权息息相关。经过长期发展,美国文化产业已形成了从人才培养、剧作制作、剧作保护到剧作传播的系统联动机制,为其文化霸权提供系统的制度保障。
《马氏文通》在正名卷和名字章对名字的概念提出了两种不同的分类标准。马氏更多地吸收了中国传统语言学的分类方法,已经意识到词类转变可以发生在三个层面:意义、位置和语音
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张洪修落实十五大提出的各项任务,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所谓主动权,用毛泽东的话说,就是“高
在经历了近两千年的沉寂之后 ,中国的法律教育在清末民初迎来了它的新生。在这个阵痛、裂变的过程中 ,中国法律教育被时代和社会赋予了独特的色彩
<正>文化体制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又一次伟大革命",竞争机制引入文化领域,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面对严峻的新形势,艺术表演团体如何解决生存
以喻体形象为中心、以实际翻译为例阐述了英汉翻译中的移植喻体形象、寻求相应的喻体形象、将暗喻变为明喻、对所译比喻进行解释性说明、略去喻体形象和添加喻体形象等六种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