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维持双下肢等长方法的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新乡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b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指医生使用人工假体取代受到损坏而不能正常使用的髋关节,可以有效治疗各种终末期髋关节疾病[1]。腿长差异(leg-length discrepancy,LLD)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引起患者不满和医疗事故诉讼最常见的原因[2]。如何通过术中测量减少LLD的发生是争论的热点。触摸髌骨法指标准侧卧位下两足跟对齐,膝关节屈曲成90°角,调整上位髌骨上极远于下位髌骨上极约10mm来均衡双下肢等长。在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人中,该方法控制下肢长度方便高效,且准确性高[3],当使用范围扩大时,我们发现该其准确性有所降低。目的通过分析触摸髌骨法控制双下肢长度的影响因素,明确其危险因素,降低术后双下肢不等长发生率。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外科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97例符合标准的患者纳入研究。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术前双下肢长度及周径差异、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异,计算出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指标。根据统计数据,对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触摸髌骨法的患者双下肢长度变化进行相关分析,并采用描述性方法、卡方检验、t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影响触摸髌骨法控制双下肢长度变化的因素。结果1.本研究97例研究对象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值为4.65±3.23mm,术后双下肢等长患者74例,占总研究人群的76.3%;不等长患者23例,占比为23.7%;2.通过卡方检验及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性别、年龄、身高因素对触摸髌骨法控制THA术后下肢等长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术前下肢长度及周径差异对其的影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术前双下肢周径差异>20mm是触摸髌骨法术后LL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触摸髌骨法可有效维持THA术中双下肢等长,性别、年龄、身高等因素不会影响其准确性,术前双下肢周径差异>20mm的患者建议加用术中透视法再次验证。
其他文献
背景酒依赖是一种慢性复杂的疾病,受遗传、表观遗传学和环境因素影响。酒依赖导致大脑中持久的细胞变化,而这些变化部分可能是由于基因表达的持续变化引起的。miRNA是基因表达的转录后调节因子,是mRNA表达的负性调节剂,并且与成瘾相关的行为有关。研究发现,大鼠过度摄取酒精后诱导miRNA表达异常,通过调节多种神经递质相关蛋白及营养因子等进而调节酒依赖的形成,并在临床或行为表征(渴求、戒断、复饮、认知损害
背景在我国,随着饮酒人群的年轻化,酒依赖的患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常规酒依赖的药物治疗主要针对戒断症状,但是酒精所致认知功能障碍,尚缺乏有效的药物干预。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High-definition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HD-tDCS)是一种无创的物理治疗手段,有研究表明可改善某些疾病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目前在酒依赖的干预中相关研究不
背景孕早期母体感染病毒会增加后代患精神分裂症和自闭症等疾病的风险,其免疫反应可能干扰胎儿正常的大脑发育,使子代出现神经病理学改变和行为学异常。Reelin在精神分裂症的病因病理学研究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它是一种细胞外基质蛋白,在发育过程中介导神经元的正确定位、皮质板层结构形成以及调节突触的功能和可塑性。然而母体免疫激活子代重要发育阶段与Reelin及其信号通路分子之间尚无系统的研究,需进一步探索。
背景精神分裂症被认为是一种连接障碍性疾病,默认网络(Default-mode Network,DMN)的功能连通性引起了许多研究人员的兴趣。但大多数的研究是基于成年人,很少有研究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Adolescent Schizophrenia,AOS)患者为研究对象去探寻DMN的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目的探讨首发AOS患者DMN的FC的异常改变,分析
背景酒依赖(Alcohol dependence,AD)是一种常见且易复发的精神疾病,严重威胁个体健康、家庭幸福及社会安定,是我国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渴求是患者对酒精的心理依赖,是导致AD患者戒断后复饮的关键因素。目前,临床上尚缺乏关于酒精心理依赖的客观检测方法,对于渴求程度的评估主要采用心理量表来主观量化。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通过任务态下的脑
背景抑郁症是人群中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脑白质是负责不同脑区之间信号传导的主要连接结构,髓鞘是脑白质的重要组成成分。研究显示,抑郁模型大鼠前额叶、海马等脑区的脑白质受损,这提示脑白质可能是表征抑郁症病理变化的主要结构之一。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一种有效的物理治疗方法,目前已被用于抑郁症的临床治疗中,但其治疗抑郁症的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有研究显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髓鞘及少突胶质细胞(OL)
背景癫痫是一种多病因导致的神经系统电-临床综合征,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性因子在机体诸多生理活动乃至病理活动中都发挥着生物学作用。他汀类药物除了调脂外,还有抗氧化应激、抗炎等神经保护作用。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还具有抗癫痫作用,然而他汀类药物治疗与IL-1β、IL-6和TNF-α水平的相关性及对大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高血压和脑白质疏松的患病率逐年增加,然而认知功能下降成为困扰老年人的主要问题。相关研究表明,脑白质疏松是发生认知功能下降的早期信号之一,高血压合并脑白质疏松的患者,其血压昼夜节律出现异常对于患者发生认知功能损害有着很大的影响,而MMP-9与脑白质疏松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血压合并脑白质疏松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对认知障碍的影响,及MMP-9与认知功能
背景胆石症是指于胆道系统任何部位发生结石所引起的疾病,在我国属于常见病。根据胆结石在胆道系统中所处位置的不同,可以划分为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肝外胆管结石。不同部位的胆结石可以单独存在,也可在同一患者中同时存在。据统计,在我国胆石症患者当中,约近80%的患者其胆结石发生于胆囊内,约近10%-15%的胆囊结石患者合并有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属于胆石症中较复杂类型,容易出现梗阻性黄疸、胆
背景IgA肾病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约20-30%的患者随着病程的延长会逐渐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在最新的KDIGO指南中指出,对于给予最大程度的支持治疗,仍存在发展为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高风险的IgA肾病患者,应考虑给予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但由于糖皮质激素的严重不良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