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探索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或Hp)相关胃病(H.pylori-related gastric diseases,简称HPGD)胃黏膜组织中上皮钙粘蛋白(E-cadherin)基因(CDH1)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mRNA表达水平及其蛋白定性定位情况与胃黏膜病理改变及中医证候的关联,试图从内、外及综合因素角度解释HPGD胃黏膜组织形态学改变机制,为胃恶性病变的形成发展起一定预判和警示作用;同时为中医证候群类趋同性寻找生物学依据。此外,通过分析CDH1 SNPs与mRNA表达的关系,探索基因多态性影响疾病易感性的相关机理。方法:病例均来源于2012年9月至2017年12月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窥镜室和胃肠外科被诊断为慢性胃炎、胃溃疡或胃癌患者,共668例。由专业医务人员对受试者症状、体征资料进行收集并填写临床观察表,通过四诊资料进行证候辨别,由资深医师进行复核。于内镜下检查者或胃癌切除术者病变部位钳取胃黏膜组织4块(溃疡者宜在溃疡周围钳取)。采用HE染色法观察胃黏膜形态学变化,包括炎症、活动性、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及癌变6种病理改变并进行程度判断(无、轻度、中度、重度)。采用快速尿素酶法和美蓝染色法检测Hp感染情况,其中一项为阳性即可诊断Hp阳性;并根据美蓝染色结果对Hp感染程度进行判定。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胃黏膜组织CDH1-160、-347位点基因多态性。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胃黏膜组织CDH1 mRNA表达量。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胃黏膜组织CDH1蛋白进行定性定位检测,根据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构成将胃黏膜分为上皮表层区、胃小凹区、固有层腺体区和腺体基底区,分别对E-cadherin蛋白表达情况进行判定(采用阳性细胞百分率和染色强度相结合进行蛋白定性,定位分为仅胞膜、仅胞浆、膜浆共表达三类)。根据胃黏膜病理评估及证候辨别,将受试者进行两种分组:病理组(胃黏膜正常组、炎症组、萎缩组、癌前病变组、重度异型增生组和癌变组);证候组(脾胃湿热证组、肝胃不和证组、脾气虚证组、瘀血内阻证组及无证型组)。本研究已通过伦理审核,且所有受试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一、一般资料(一)不同病理组一般资料 胃癌患者男性比例高于胃黏膜正常者,胃黏膜正常者、炎症组、萎缩组以及癌前病变组受试者年龄显著低于胃癌组;正常对照组和炎症组Hp感染率均显著低于胃黏膜萎缩组、癌前病变组、重度异型增生组及癌变组,同时Hp感染程度与胃黏膜炎症程度及炎症活动度呈正相关。以胃黏膜正常组作为参照组进行多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在控制年龄和Hp感染前提下,男性表现为胃黏膜炎症、重度异型增生以及胃癌的比例分别是女性的2.062倍、2.621倍、5.857倍;在排除性别、年龄的影响因素下,Hp阳性者表现为胃黏膜炎症、萎缩、癌前病变、重度异型增生及癌变的比例分别是Hp阴性者的1.784倍、7.193倍、10.173倍、14.462倍、16.835倍;同时控制性别、Hp感染因素后,年龄在55-64岁以及65岁以上发生胃癌的风险是45岁以下者的3.750倍和5.542倍。以上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二)不同证候组一般资料 脾气虚证组患者男性分布比例显著低于瘀血内阻证组,脾气虚证组和瘀血内阻证组患者年龄均高于无证型组者,Hp感染者无证型组Hp感染率明显低于其余证候组。以无证型组作为参照组进行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排除性别、年龄的前提下,Hp阳性者表现为脾胃湿热证、肝胃不和证、脾气虚证和瘀血内阻证的比例分别是Hp阴性者的16.256倍、16.973倍、10.497倍、17.412倍;在排除性别和Hp感染与否的前提下,年龄在55-65岁(不含65岁)者表现为脾胃湿热证、脾气虚证和瘀血内阻证的比例分别是年龄小于45岁者的10.039倍、12.804倍、12.094倍。以上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二、中医证候与胃黏膜病理组织学的关系在Hp阴性受试者中,胃黏膜正常组表现为无证型的比例最大(38.89%),而无证型者表现为胃黏膜正常的比例亦最高(84%)。胃黏膜炎症组受试者与胃黏膜正常组相比中医证候的分布具有显著性差异,即与胃黏膜正常组相比,胃黏膜炎症组表现为脾气虚证的比例升高。Hp阳性者中,无论何种病理组脾胃湿热证出现的比例均较高;胃癌组与胃黏膜正常组、癌前病变组中医证候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并且胃癌组出现脾气虚证和瘀血内阻证的比例高于胃黏膜正常组和癌前病变组。三、CDH1 SNPs与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和中医证候的关系(一)CDH1 SNPs与胃黏膜病理组织学的关系 CDH1-160和-347位点不同基因型、等位基因之间Hp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无论Hp感染与否,均未发现CDH1-160、-347位点与胃黏膜病理改变的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仍存在一些趋势。Hp阳性者中,携带CDH1-347G/GA基因型者出现胃黏膜癌前病变、重度异型增生及癌变的比例较表现为胃黏膜正常者呈上升趋势;携带-347 G/G基因型者出现胃黏膜癌前病变、重度异型增生及癌变的比例较表现为胃黏膜正常者呈下调趋势;同时携带GA等位基因者出现胃黏膜萎缩和癌前病变的比例较表现为胃黏膜正常者呈上升趋势。Hp阴性者中,携带CDH1-160C/A伴-347G/GA基因型者胃黏膜出现重度异型增生的比例较胃黏膜正常、炎症和癌前病变者呈上升趋势。Hp 阳性者中,携带CDH1-160C/C伴-347G/G基因型者胃黏膜出现正常的比例较出现胃黏膜炎症、癌前病变和癌变者呈上升趋势。为排除性别、年龄、Hp感染以及中医证候对胃黏膜病理改变的影响,本研究以胃黏膜正常组作为参照组,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以上两位点与胃黏膜病理改变的关系,发现在控制性别、年龄、Hp感染、中医证候的情况下,携带CDH1-160 C/A基因型者发生胃黏膜炎症的可能性是携带CDH1-160C/C基因型者的3.529倍;携带CDH1-347 G/GA基因型者发生重度异型增生的可能性是携带CDH1-347 G/G基因型者的4.821倍,进一步明确胃黏膜炎症的发生与CDH1-160位点有关,而胃黏膜重度异型增生发生与CDH1-347位点关系密切。(二)CDH1 SNPs与中医证候的关系 尚未发现CDH1-160、-347位点与中医证候存在统计学相关。但携带CDH1-160 A/A基因型以及携带CDH1-160A/A伴-347G/G基因型且Hp 阳性者形成脾气虚证的比例较表现为脾胃湿热证的比例更为明显。为排除性别、年龄、Hp感染以及胃黏膜病理对中医证候的影响,本研究以无证型组作为参照组,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以上两位点与中医证候的关系,发现在控制性别、年龄、Hp感染、胃黏膜病理的情况下,尚未发现CDH1-160、-347位点与证候存在统计学相关,可能由个别组样本量较少所致。四、CDH1 mRNA相对表达量与胃黏膜病理改变和中医证候的关系在胃黏膜正常组中,Hp 阳性者较Hp阴性者胃黏膜CDH1 mRNA表达显著升高。Hp阳性者中胃黏膜癌前病变组CDH1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胃癌组。而无论Hp感染与否,不同中医证候胃黏膜组织mRNA表达水平均未发现统计学差异。五、E-cadherin蛋白定性定位表达与胃黏膜病理改变和中医证候的关系(一)E-cadherin蛋白定性定位表达与胃黏膜病理改变①上皮表层区:Hp阴性者中尚未发现病理改变与该区域E-cadherin表达存在统计学相关。Hp 阳性重度异型增生组和胃癌组该区域E-cadherin呈胞浆或膜浆共表达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病理组。②胃小凹区:Hp阴性者中未发现胃黏膜病理改变与该区域E-cadherin表达存在统计学相关。Hp 阳性胃黏膜癌前病变、重度异型增生及胃癌组该区域E-cadherin较正常组、炎症组、萎缩组多呈胞浆表达,重度异型增生组E-cadherin胞浆表达比例显著高于癌前病变组。③固有层腺体区:Hp阴性者中尚未发现胃黏膜病理与该区域E-cadherin表达存在统计学相关。Hp阳性癌前病变、重度异型增生以及癌变组胃黏膜固有层腺体细胞E-cadherin呈胞浆表达比例显著高于正常组,重度异型增生组胃黏膜固有层腺体细胞该蛋白胞浆表达较炎症者显著增加,重度异型增生和癌变组该区域E-cadherin胞浆表达显著高于萎缩组,而癌变组该区域E-cadherin胞浆表达显著高于癌前病变组。④腺体基底区:Hp阴性者不同病理分组间腺体基底区E-cadherin表达无统计学差异。Hp 阳性胃癌组该区域E-cadherin胞浆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二)E-cadherin蛋白定性定位表达与中医证候①上皮表层区、胃小凹区:尚未发现中医证候与以上两区域该蛋白表达存在统计学相关。②固有层腺体区:Hp阴性者中不同证候组该区域E-cadherin表达情况无显著性差异。Hp阳性者中瘀血内阻证组该区域E-cadherin蛋白胞浆或膜浆共表达显著高于无证型组。③腺体基底区:Hp阴性者中不同证候组该区域E-cadherin表达情况无统计学差异。Hp 阳性者中瘀血内阻证组该区域E-cadherin蛋白胞浆表达比例显著高于脾胃湿热证和肝胃不和证组。六、CDH1 SNPs与mRNA表达的关系无论Hp感染与否,均未发现CDH1-160位点以及-160合并347位点多态性与CDH1 mRNA相对表达量有统计学相关。Hp阴性者中,携带CDH1-347 G/GA基因型者胃黏膜组织CDH1 mRNA相对表达量较携带CDH1-347 G/G基因型者显著升高;但在Hp感染者中,CDH1-347位点不同基因型间CDH1 mRNA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男性、高龄、Hp感染是胃黏膜癌变的危险因素,而HPGD中医证候的形成与年龄、Hp感染关系更为密切。胃黏膜病理改变与中医证候之间存在一定关联。2.Hp阴性者中,携带CDH1-347杂合基因型者胃黏膜组织CDH1 mRNA呈高表达状态,且CDH1-160、-347均为杂合基因型是胃黏膜重度异型增生的危险因素;携带CDH1-347杂合基因型者若感染Hp则更易发生胃黏膜肠化生、异型增生甚至胃癌,而在该过程中CDH1基因表达水平由高转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黏膜常伴随胃小凹、固有层腺体E-cadherin蛋白异位表达,而胃癌组织中E-cadherin蛋白异位表达更为常见。提示CDH1-347位点可能是胃黏膜恶性病变的易感基因,且对该基因转录活性有一定调节作用;E-cadherin蛋白异位表达对胃黏膜恶性病变具有预警意义。3.携带CDH1-160 A/A基因型且感染Hp者出现脾气虚证的趋势较为明显;瘀血内阻证者可能常伴随胃黏膜腺体细胞E-cadherin蛋白异位表达情况;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医证候间的差异可能与E-cadherin蛋白表达强弱程度有关。提示CDH1-160位点可能影响Hp阳性者脾气虚证易感性,而胃黏膜腺体E-cadherin蛋白异位表达可能对瘀血内阻证HPGD者具有一定普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