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包括两个部分:1、不同日粮条件下添加半胱胺对瘤胃氮代谢和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2、瘤胃内丁酸钠灌注对瘤胃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试验一不同日粮条件下添加半胱胺对山羊瘤胃氮代谢和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为了研究半胱胺在不同日粮条件下对山羊瘤胃氮代谢和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本试验选用8头安装永久瘤胃瘘管的本地山羊(平均体重15.28±0.5kg)进行试验。饲喂实验分为高精料期和低精料期。高精料期:随机分成高精料组(HL,n=4)和高精料+半胱胺组(HL+CS, n=4).每天分四次饲喂精料(共300g)和花生杆(自由采食),自由饮水。HL+CS在精料中拌入半胱胺盐酸盐微胶囊45mg/kg-BW-d(CT2000,含半胱胺盐酸盐成分30%),饲喂20d。低精料期:高精料期采样结束后,进入低精料期。分组同高精料期。每天饲喂精料两次(共50g),添加花生杆四次,自由饮水;低精料+半胱胺组(LL+CS)在精料中拌入CT2000 45mg/kg-BW-d,饲喂20d。每期饲喂实验结束后分别采集样品。结果显示,高精料期瘤胃MCP、NH3-N、尿素氮、TVFA浓度和丙酸比例均高于低精料期,瘤胃pH、乙酸比例和乙/丙值低于低精料期;与HL相比,HL+CS的瘤胃MCP、NH3-N、TVFA浓度进一步提高(P<0.05),瘤胃尿素氮浓度、乙酸比例则降低(P<0.05), HL+CS有增加丙酸比例、瘤胃稀释率和降低乙/丙值的趋势(0.05<P<0.15);与LL相比,LL+CS的瘤胃MCP、TVFA浓度和乙酸比例显著增加(P<0.05),瘤胃尿素氮浓度显著降低(P<0.05),但NH3-N浓度、丙酸比例和乙/丙值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高精料条件下,瘤胃MCP显著增加,同时伴有瘤胃NH3-N、尿素氮和TVFA含量的升高,乙/丙值降低。在高精料条件下添加半胱胺进一步增加MCP和TVFA浓度,降低乙酸比例,丙酸比例和瘤胃稀释率有增加的趋势,表明半胱胺对微生物蛋白合成和微生物代谢的促进作用,日粮和半胱胺对瘤胃MCP和发酵类型有协同作用。在低精料条件下添加半胱胺同样增加瘤胃MCP和TVFA浓度,且低精料条件下添加半胱胺与高精料未添加半胱胺的瘤胃MCP和TVFA浓度相近,但瘤胃pH高于高精料未添加半胱胺处理组,表明在低精料条件下半胱胺对微生物蛋白合成和微生物代谢也呈促进作用。试验二瘤胃内丁酸钠灌注对山羊瘤胃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本试验从瘤胃内丁酸钠灌注对山羊瘤胃挥发性脂肪酸和pH的影响入手,初步探讨丁酸钠灌注剂量(0.3g/kg·BW·d)是否为生理剂量。选用6头安装永久瘤胃瘘管的本地山羊,平均体重20.8±1.46kg,分为试验组(n=3)和对照组(n=3)。每天饲喂精料两次,自由采食羊草和饮水。每日早晨喂食1小时后试验组开始灌注丁酸钠(0.3g/kg·BW·d),对照组灌注等量蒸馏水,持续14天。分别于第5,10和14天的灌注前1.5h、0.5h、灌注后0.5h、2h、4h、6h采集瘤胃液(即喂食前0.5h、喂食后0.5h、1.5h、3h、5h、7h)。结果显示,两组pH和VFA浓度均在生理范围内;与灌注前相比,试验组瘤胃内丁酸比例在灌注后2-4h显著增加(p<0.05),TVFA浓度、乙酸和丙酸比例、pH均无显著变化。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仅在灌注的3h内,丁酸比例增加,乙酸比例降低,但pH、TVFA浓度和乙/丙值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瘤胃内丁酸灌注能短暂性的引起瘤胃内丁酸比例的增加,乙酸比例的降低,且VFA浓度均在生理范围内,对瘤胃pH和瘤胃发酵类型无影响。初步证明本试验使用的丁酸钠灌注剂量(0.3g/kg·BW·d)为生理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