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价值意识是社会群体成员共有的价值心理和价值观念,它包括认知、情感、意志、观念等各个方面的总和。一个人能够认识自己的社会群体,能够在群体中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主要就靠这种同类价值意识。它是群体结合、存在的思想基础,也是协调各个成员价值取向的群体哲学。 价值意识又作为人的一种意识现象,具有指导人们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性。文化价值意识或价值精神具有相对稳定性,它可以体现出一个民族文化的质的规定性,并对一个民族文化形成与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要想全面、深入、客观地研究中国朝鲜族文化,则首先必须对中国朝鲜族的文化价值意识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以来,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之下,朝鲜族的这种传统价值体系逐渐被打破,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形成,很多人在新的文化环境中感到迷惘或困惑。如何正确面对现实世界,如何在新文化环境中采取正确的选择和评价,将直接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前途与未来,而且社会转型这一时代特点所赋予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的文化特征也使我们有必要,而且必需对原有的和新生的文化特质重新进行取舍和选择。 本文根据中国朝鲜族文化及其价值意识的变化特征为出发点,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变化最为显著的几个文化特质进行分析和研究,阐明朝鲜族文化价值意识的发展过程和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立足于朝鲜族文化的实际,展望未来,提出可行性发展对策。 祖国观、民族观、信仰观、文化观是马克思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即如何搞好“四观”建设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民族关系问题以及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从这一角度出发,本文着重于上述的祖国观、民族观、信仰观以外,当今朝鲜族社会中最普遍存在的民族教育与民族化特征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力求今后朝鲜族社会发展过程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略为简单的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