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作家中,王安忆和铁凝在当今文坛可以说占有相当重的份量。作为新时期文坛一棵长青树而引人注目的女作家王安忆,是一位非常独特的作家,在二十多年消消长长的文学浪潮中,一直保持良好的创作态势。与其同时期的铁凝小说创作真实地再现和剖析了人类社会的某些丑恶存在,但更主要的却始终昂扬一种理性精神,肯定人类一切美好的价值观、道德伦理观。诸如理想、崇高、善良、真情等时时洋溢其作品中,表达了人类某些形而上的追求。纵观她们的创作,我们会发现很多的相似点,她们都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女作家,成长于文革时期,成名于八十年代,都经历过上山下乡、返城、从事文学创作的人生经历,在二十多年的小说创作中,有着相似的创作轨迹,都是以清纯少女的形象步入文坛,以后又经历了几次相近的转变。但是作为创作主体的个人,她们又带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联系她们的散文作品及一些访谈,王安忆大约属于忧郁质内倾型,而铁凝则接近于多血质外倾型,王安忆除了早期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外,大多从历史与文化的角度思考人物的悲剧命运,现实的社会环境作为一种生存背景被淡化或虚化了;而铁凝则侧重在现实生活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中表现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她们的小说无论从人物形象、情节设计、价值追求,还是讲述与展示、时序结构、语言风格等诸多方面都形成强烈的反差,构成一种耐人寻味的张力。这些特点在《长恨歌》和《玫瑰门》这两部长篇小说中得到比较显著的体现。她们都超越了单纯的女性视角,比较深入地思考女性问题,她们不写英雄,她们摆脱了传统所追求的宏大叙事,转而从小处着眼,极尽笔墨地描写琐屑的人生,描写平民的毫不起眼,毫不伟大的生存挣扎,她们的笔下即使出现悲剧也是毫不张扬的一种冷冷的小悲剧。她们都写就了一段女性的悲剧,但呈现的是完全不同的女性景观。本文写作的目的在于从两部作品的相似相异的对比分析中发现女性写作的某些规律。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第一章女性人生的悲剧:介绍本文研究的两位作家的创作背景、从爱的缺失、玫瑰战争、无可逃脱的悲剧宿命对《长恨歌》和《玫瑰门》中的女性人物进行剖析。第二章女性历史的建构:首先对女性生命的韧性进行阐述,然后,从政治身份的边缘化与准中心和历史、城市对女性的影响进行了内涵引申,剖析了外界因素对典型人物潜移默化的作用,并对女性写作的方式提出看法。第三章女性写作的审美与审丑:首先对审美的《长恨歌》和审丑《玫瑰门》中的写作手法进行了论述,然后,总结王安忆和铁凝的创作特点——超越了单纯的女性视角,比较深入地思考女性的问题。最后结语部分指出:王安忆和铁凝小说中既有一定的女性价值观,又超越了自己的性别,以女性自身的敏感性和价值标准重写着这个时代人类的生存处境和精神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