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小学语文课堂学生提问状况调查研究——以长沙市三所小学为例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arn_v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目前已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创造来自于问题,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分析解答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尤其对于充满好奇心的小学生,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对于今后的学习、创造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小学语文具有不可动摇的基础性地位,同时,和其他学科相比较,具有易学性的特点。因此本研究主要针对小学生语文课堂学生提问的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影响学生课堂提问的因素,提出改善学生课堂提问行为的建议。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和统计分析法,对城区小学语文课堂学生提问状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语文课堂上,当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能够马上向老师提问的人数比较少;语文课堂上,主动提问的学生比较集中;对于“师问生答”和“生问师答”这两种方式的偏好,没有明显差异。  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影响学生课堂提问的主要因素包括:课堂氛围、教师留给学生的提问时间、语文教师对于提问方法的指导、教师对于学生提问的看法、教师对于学生提问的反馈、学生的问题表达能力、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自身心理因素、语文学习内容、家庭氛围等。  在调查和文献分析基础上,提出改善学生课堂提问现状的建议。包括学校方面:优化语文课堂的评价,将学生提问落到实处。教师方面:构建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转变落后观念,搭建良好平台;改善对于学生提问的指导、反馈和评价;关注学生提问中的“弱势”。家庭方面:给孩子一个民主、宽松的家;点燃孩子创造的火种。文本方面:实现文本儿童化和体裁多样化。
其他文献
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遐想未来。有时想象未来可以帮助我们安排为以后的生活做准备,我们可以通过想象美好的未来调整现在的心境状态。有时我们会被丰满理想和骨感现实的落差伤
共情(empathy)是指主体感知或想象客体的情绪情感,并部分体验到客体内部状态的心理过程。共情能够增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提高个体自尊、促进亲社会行为以及抑制攻击行为等,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