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多焦视网膜电图测量正常人和亚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以及背景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一阶响应,分析上述三组的mfERG的差异。方法:使用德国Ronland公司的RETscan3.20多焦视觉电生理测量仪。记录90只眼3个组(正常人组、亚临床期组、背景期组)患者的mfERG一阶响应波形,具体为以中心凹为中心的六个环及四个象限的反应波,分析P1波、N1波的反应密度及潜伏期的变化。对于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以P<0.05为显著性差异界限,P<0.01为高度显著性差异界限。结果:实验研究观察到在六个不同离心度的环形区和四个象限中,NDR与正常组对比,NDR的P1波反应密度在各个环相对于正常组显著降低,变异较大,在鼻上、鼻下象限也显著降低,颞上、颞下象限无显著差异;P1波潜伏期在各环之间及各个象限之间均比正常组显著延迟,其中4-5环潜伏期延迟更为显著;N1波潜伏期在各环之间及各象限之间比正常组显著延迟。NDR与BDR对比,P1波反应密度有所升高;P1波和N1波潜伏期有所缩短,但均无统计学意义。BDR与正常组比,P1波反应密度在各个环及鼻上、鼻下象限降低高度显著,N1波、P1波潜伏期在各环及各个象限之间均比正常组高度显著延迟。结论:mfERG一阶相应的P1波反应密度可能是诊断早期DR的敏感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