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高校招生面不断扩大,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成为现在高校教育的重点问题,而在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中,体育专业的学生攻击性行为频发,造成许多恶性的校园暴力事件,这一问题在地州类的高校中尤为突出,为了确实找到体育专业学生攻击性的特点,并且针对这一特点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本研究采用外显攻击问卷结合访谈的方法对各专业大学生展开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地州高校大学生外显攻击性倾向在年龄、年级、专业上有显著差异;性别对于大学生外显攻击行倾向并无显著影响,男女生在攻击行为的表现方式上存在差异,男生更倾向于直接的身体攻击,女生倾向于言语攻击;地州高校大学生外显攻击性在民族、省内外生源、来自农村或城市上无显著差异;地州高校大学生外显攻击性在是否独生子女上无显著差异,但是研究结果显示独生子女在个体性格,交往障碍维度存在攻击性,原因是独生子女成长环境单一,容易因父母的过分宠爱产生交往障碍。研究结果显示,地州高校体育各专业大学生在外显攻击行倾向上有显著的差异,按照攻击性均值和访谈结果显示,攻击性倾向各专业的高低排序为:足球、田径、羽毛球、网球、健美操、篮球、武术、排球、高尔夫。研究结果显示:具有较高外显攻击性的专业,存在的共同特点有“运动强度巨大、身体正面对抗多,竞技性强。”具有较低外显攻击性的专业,存在的共同特点有“隔网身体正面对抗少、多人合作、运动强度相对较小、竞技性小。”研究呼吁:应该改变体育专业高攻击性专业的授课方式,在足球、田径、羽毛球课程教学时,适当减小训练强度,增加课间休息的时间,做好正确的竞赛引导;加强体育专业专项教师的选拔,提高教师素质;应加强对非体育专业学生、教师的教学引导,为体育专业学生建设客观的评价机制,创设良好的舆论环境,应理智面对体育专业本身的攻击性,做好正确的攻击性倾向的控制与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