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化异质与经济增长:中国样本的实证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tcq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增长是每个国家永恒关注的问题。对于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以后的迅速增长,经济学家从不同的途径以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分析。首先是沿着改革的轨迹,考虑制度的影响;第二条思路是基于新古典增长模型,考虑技术进步的变化;第三条思路则是考虑国际因素的影响,重点在于对外开放的影响。在不断挖掘影响经济增长因素的同时,必须注意中国是一个具有明显地区差异的国家,学者们尝试探索非传统因素的影响,例如,资源诅咒问题,地理决定问题,环境制约问题等,提供了较为信服的解释。   本文通过一个崭新的视角,即我国区域文化的多样性,以语言的使用为主要切入点和衡量工具,着重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省际和地域间文化的差异对其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首先从经济增长理论出发,梳理了影响和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归纳和述评了文化与经济增长相关研究文献,形成本文的研究基础。其次对文化和语言的关系进行阐述和定义,并分析了语言异质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借鉴已有研究的模型,推导和构建了文章的理论框架和实证分析模型。随后,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简要事实进行归纳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中国省际相关数据,选取相关控制变量,对文化异质性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回归结果进行了平稳性检验。研究发现省际内部的文化差异对于经济增长没有显著的影响,而省间文化差异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负向作用,这一影响不仅仅体现于市场分割的加剧和交易成本上升,还表现在特定文化下个人较为一致的行为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同时,研究还发现外资和贸易是地区经济增长产生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最后,本文根据理论、特征事实与实证研究的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和农民增收”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必须解决好的重大问题,而农民增收又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也是政府关注的焦点之一。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人口
60多岁的章大爷心脏一直不好,在心脏专科看了十多年,病情不见好转,最近,晚上有两次心肌梗塞发作的经历,让他更是害怕。由于自己有长期嗜睡,严重打呼噜的症状,近日他来到医院呼吸睡眠科就诊,让章大爷没有想到的是,一直困扰自己的心脏病竟是被自己忽略的夜间打呼噜惹的祸。  医生发现章大爷呼吸暂停的时间有时每次可长达102秒,夜间血氧饱和度最低才60多,这时他的气道就像关闭了一样,由于呼吸停止的时间很长,血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