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债券长期以来凭借其收益稳定、不易发生违约风险的特性而深受投资者喜爱,大大便利了上市公司融资。事实上在2014年以前我国债券市场也确实从未发生过违约事件,直到2014年3月4日“11超日债”违约事件的发生,才打破了我国债券市场刚性兑付的局面。从该事件发生起,我国债券违约事件就随之接连发生,瞬间呈现出井喷之势,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5年10月份,我国已发生了20多起债务违约和信用事件。而通过观察这些违约债券发债主体所属的行业类别,本文发现这些违约债券中有近一半都是制造业公司所发行的企业债或公司债,如“12东飞01”、“12蓝博01”、“10中钢”等等。为此,有学者指出此次集中爆发的债务违约事件体现出一种以制造业为代表的产能过剩行业的行业违约风险特征。这实际上也与我国制造业公司债的规模相符,目前我国公司债发行数量在公司债发行总量中的占比超过了45%。而为了改变我国制造业这种大而不强,一遇危机就频现偿付危机的局面,政府也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考虑到上述情况,本文尝试从行业出发,单独研究体现我国制造业公司债违约风险的信用价差变动的影响因素。希望通过对我国制造业公司债信用价差影响因素的研究,能够找出对我国制造业公司债违约风险及其风险溢价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本文对制造业公司债信用价差影响因素的分析,主要从理论部分和实证部分对其进行展开,在实证部分,又分行业和公司个体两个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细化分析。首先,在理论部分介绍了我国制造业公司债的发展状况、信用价差的变化特征以及信用价差的影响因素。其次,在实证部分,将分别从行业和公司个体两个角度分别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从行业角度,建立多元时间序列回归模型分析行业整体性影响因素对行业平均信用价差的影响,并且将其与其他行业进行分析比较;从公司个体角度,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个体性影响因素对制造业公司个体所发行公司债信用价差的影响,并且会将债券信用评级不同的公司债分成三个子样本,比较分析在不同的债券信用评级水平下个体性影响因素会表现出何种差异。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得到以下结果:第一,我国制造业公司债的发行量以及发行总额在最近几年(截止时间2014年)出现了下降趋势,并且发行量以及发行总额的占比数据在最近几年也呈现出了下行趋势;第二,我国制造业公司债信用价差在2013年以前波动幅度较小,在2013年以后波动幅度在变大;第三,在行业整体性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中,本文发现GDP、PPI环比增长率以及广义货币供给量(M2)对制造业公司债的行业平均信用价差影响显著。而在同其他行业的比较中,本文发现行业整体性影响因素对制造业公司债行业平均信用价差的影响比其他行业的影响都要大;第四,在公司个体性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中,本文发现只有发债主体评级影响显著,其余因素都不显著。另外本文通过对债券信用评级不同的子样本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债券信用评级越高,个体性影响因素对制造业公司个体所发行公司债的信用价差影响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