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电的发展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放射性废物,而放射性废水是放射性废物主要成分之一。如何经济且有效的处理放射性废水,是全世界科学家一直研究的热点。本文使用共沉淀法以及水热法制备了HKUST-1/KCoFC复合材料、使用溶剂热法制备了UiO66-COOH(MOFs)材料,并分别用于吸附模拟放射性废水中的Cs+和Sr2+。本文的主要实验工作及结论如下:(1)利用水热法合成铜基MOFs材料(HKUST-1),真空干燥后再用共沉淀法合成了HKUST-1/KCoFC复合材料。通过SEM、XRD、FTIR等分析手段对样品的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将其用于去除模拟放射性废水中的铯离子。研究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初始铯离子浓度为200mg/L,HKUST-1/KCoFC样品用量为1g/L时,样品对Cs+的饱和吸附量约为44.2mg/g。在pH=8时,最佳吸附量可达49mg/g。在溶液中存在其他阳离子的情况下,HKUST-1/KCoFC样品对Cs+吸附效果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溶液中Na+、NH4+与铯离子共存时,都会抑制样品对铯离子的吸附,且NH4+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该复合材料对Cs+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HKUST-1/KCoFC样品对Cs+的吸附是以化学吸附为主,具体的化学变化是溶液中的Cs+取代了部分样品中K+的位置。复合材料对Cs+的吸附过程更加满足Langmuir模型,这表明HKUST-1/KCoFC复合材料对Cs+吸附过程是单层吸附,且吸附离子无相互影响。(2)使用溶剂热法制备了锆基MOFs材料(UiO66-COOH),通过SEM、FTIR等分析手段对样品的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将其用于去除模拟放射性废水中的锶离子。在室温下,该样品对锶离子的吸附在3h内能达吸附平衡。在pH为8-12内,UiO66-COOH样品对锶离子有着较强的吸附能力,且在pH=8时,最佳吸附量为49.3mg/g。通过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后发现,UiO66-COOH样品对锶离子的吸附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线模型,这表明对UiO66-COOH样品锶离子吸附过程是单层的化学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