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景观格局对河流水质的影响分析 ——以东苕溪上游为例

来源 :浙江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g45tg54h4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流与人类的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水资源作为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之一,已成为了不少发展中地区的制约因素。造成河流水污染的原因来自方方面面,随着对点源污染排放的有效控制,面源污染已成为了现阶段值得关注的一大问题。通过分析流域景观格局对河流水质的影响并总结其规律,有助于为河流水质的改善提供依据和参考。本研究以2017年高分二号(GF-2)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利用Arc GIS 10.4和e Cognition 9.0对研究区域进行解译,得到景观类型分布情况,并通过Fragstats4.2得到流域内景观格局指数。同时,基于DEM高程数据,结合流域水系图件,对东苕溪上游进行子流域的提取和划分。水质采样于2019年进行,共获得4期水质数据(3月、6月、9月、12月)。运用相关性分析、冗余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在子流域、带状缓冲区和圆形缓冲区上对景观格局和水质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的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东苕溪上游的主要景观类型是林地,占研究区面积的68.2%,其次为农田,占总面积的15%。在空间分布上,建设用地呈现出聚集分布的趋势;同时林地分布于流域西部的山区,农田则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平原区域。(2)东苕溪上游总氮含量远超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Ⅴ类水的标准限值。而源头区部分监测断面氨氮和总磷含量可达Ⅰ类水质标准。从时间上来看,3月和12月水质污染情况较为严重。从空间上看,氨氮和总磷高值的分布在城镇建设用地分布集中的区域;而硝氮和总氮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为太湖源镇周边,该区域雷竹林的种植集中连片。(3)氨氮、总磷与建设用地百分比显著正相关,与景观指数PAFRAC显著负相关。6月的总磷还表现出与IJI之间的显著负相关,在带状缓冲区和圆形缓冲区上,当缓冲半径分别达到300m和1000m时相关性最强,之后随缓冲半径的增加而减弱。硝氮、总氮则表现出和农田百分比的极显著正相关、与林地百分比的负相关;LPI、PAFRAC、CONTAG、DIVISION和SHDI这五个景观指数对硝氮、总氮有较好的解释能力,其中与LPI、PAFRAC、CONTAG表现为显著负相关,与DIVISION、SHDI表现为显著正相关。(4)冗余分析的结果表明在研究各类景观指标对水质整体的贡献度时,最佳的尺度并不是子流域。在带状缓冲区和圆形缓冲区尺度上得出的解释度更高。在研究中还发现在圆形缓冲区上进行分析时更突出了景观格局指数对水质的贡献度。(5)对水质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的结果与相关性分析的结论相似。回归方程反映了建设用地百分比对水质中氨氮、总磷含量的关键性作用。而硝氮含量主要来源于农田对其的贡献,这是因为氮污染多来源于农田的面源污染。总氮的回归方程季节性差异较大,在不同季节分别体现了林地对水质的净化作用,以及景观形状复杂程度对其含量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本文着眼于双钢琴的演奏形式,其形式同钢琴独奏、钢琴协奏和四手联弹皆有不同。双钢琴如此两架钢琴相对放置的模式,这与其他的钢琴演奏形式相比突破了传统,更加新式,且需要两位演奏者的默契配合才能使乐曲得到完美的呈现。本文分三个章节论述肖斯塔科维奇的《a小调双钢琴曲小协奏曲》op.94(以下简称《小协奏曲》)。第一章,论述双钢琴与其他钢琴演奏形式的差别,简述其演奏形式的独特之处。第二章,有关肖斯塔科维奇的人
预制管桩作为一种新型的基坑支护结构,具有施工速度快、环保效益高、施工周期短等优势,近年来逐渐得到工程设计人员的重视。然而,由于沉桩“挤土效应”等因素的影响,其在工程中的应用较少。为此,本文结合镇江市某预制管桩基坑支护工程,对预制管桩在沉桩过程中出现的“挤土效应”和基坑支护效果进行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详细介绍了本文研究的预制管桩基坑项目位置、土层物理特性、周边环境等,为以后相似工程作参考。然后
对文本的诠释是各种文化背景下都广泛存在的一种学术行为方式与日常行为方式,诠释学则是有关此种行为方式的方法论及本体论的学说。对《圣经》的诠释构成了西方文本诠释实践的主体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多样的方法,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传统。随着基督宗教在全球范围内传教的深入,《圣经》作为其根本经典,也以一种异源文化的姿态,伴随着传教工作,出现在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共同体中。《圣经》经典与当地经典之间,《圣
如今,在国家政策与市场经济的双重引导下,我国的文化创意产品呈现出多种多样并且复杂的状态和趋势。为了追求文创产品的价值转变的最大化,必须要在基于其文化的基础之上,以及创意的理念核心之上,再加入以生活为主题的设计,才能够体现出设计的人性化,满足大众消费的需求。现在是快速发展的21世纪,大众群体的价值观念也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而改变,多元化的价值观使得文化创意产品这一休闲类消费文化得以诞生和发展。在美术馆
20世纪中叶随着世界发展不平衡产生的社会危机,新兴了一种表现矛盾、反传统及非理性的艺术手法——荒诞,进而影响不同领域发展为一种艺术思潮,成为现今最具代表性的创作手法之一。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在具象绘画艺术领域中具有极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独特的寓意内涵,满足人们的精神欲望和需求。荒诞艺术与社会政治文化的变迁息息相关,是艺术家穿越现实世界到达精神世界的旅程,同时展现了具象架上绘画在艺术多元化进程下所呈现的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社会城市粗犷扩张,社会矛盾和环境问题日渐突出,衍生出易诱发犯罪的病态空间环境。生活性街道是日常生活中与人们关系最密切的公共空间之一,安全的街道环境可以提升环境参与者的安全感,减少对被害的恐惧。有必要结合“通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Crime Prevention Through Environmental Design,简称CPTED)理论,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
中国钢琴历经近百年发展,出现了大量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钢琴作品,其中不乏以歌颂祖国为题材的精品力作,蒋泓教授根据同名歌曲改编的钢琴独奏曲《我的祖国》就是典型代表。本文从主题、结构、意蕴、画面感四个方面对其美学特征进行了理论分析,同时就作品演奏过程中的技术难点、细节处理、情感表达技巧等进行了实践探讨。本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作品的写作契机、研究意义与现状;第二部分介绍作者与作品概况;第三部分阐述美学
本文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博雅汉语·初级起步篇ⅠⅡ》为调查研究对象,考察教材课后的词汇习题设置是否符合学习者深度习得词汇的要求。本文的主体的第二章和第三章,我们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不仅从多方角度,还从发展角度出发,力求全面立体地探究词汇练习。从多方角度出发,我们通过对题量和题型的统计、词汇知识框架与习题设置、词汇练习内容与词汇深度习得、“产”“接”能力的训练进行分析,
城市功能空间分布评价是配置优化的基础,基于大数据的城市功能空间分布评价,能够在城市中微空间尺度下精细化地定量测度城市功能的空间资源配置情况,甄别不合理空间并进行优化调整,对于有效应对交通拥堵、资源分配不均等城市问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西安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历版总规资料、统计数据、POI数据和道路网数据,通过GIS空间分析、Geoda空间分析、数学定量模型和实证研究等方法
作为一名艺术作曲硕士,如何在音乐创作上更好地立足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文化继承与音乐艺术创新,同时又更好地具有国际化的音乐创作风格和理念,应当是我们努力的一个发展方向和追求。研究生学习以来,笔者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特别是江西地域音乐的形态特征有更全面的认识,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在导师的辛勤指导和自己的不懈努力下,又针对性地学习了为数不少的中外优秀音乐作品,这给笔者的音乐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