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果杨组培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研究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14次 | 上传用户:ssqq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果杨(Popolus trichocarpa)具有基因组相对较小、染色体数目少、生长速度快、无性繁殖容易等特点,是第一个全基因组测序的木本植物,其遗传转化对木本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分别以毛果杨组培苗的茎段和叶片作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取材部位、接种方式及外源激素组合对不定芽诱导的影响,建立了高效的毛果杨组培再生体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乙酰丁香酮浓度及添加方式对遗传转化率的影响,建立了高效的毛果杨遗传转化体系,并对转化植株进行了检测。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温室培养的毛果杨嫩枝为基础材料,确定了毛果杨枝条的最适无菌处理条件。用70%酒精消毒30 sec,再用3%NaClO消毒8 min,无菌水清洗3遍,最后用无菌滤纸吸干材料表面的水分,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上,15d污染率为0。2.建立了毛果杨组培苗茎段和叶片直接诱导不定芽的再生体系。茎段分化的最佳取材部位是形态学上端第二、三节茎段,不定芽分化的最适培养基为WPM+0.03 mg·L-1 6-BA+0.02 mg·L-1 IBA+0.0008 mg·L-1 TDZ,培养25 d分化率达到100%,平均分化芽数为18.77,平均芽长为1.25 cm;叶片分化的最佳取材部位是形态学上端第三、四、五片叶,叶背向下接种,最适分化培养基为WPM+0.04 mg·L-1 6-BA+0.02 mg·L-1 IBA+0.001 mg·L-1 TDZ,培养25 d分化率达到100%,平均分化芽数为12.11,平均芽长为1.20cm;不定芽长至1-2 cm且有明显主茎时,接种到WPM+0.1 mg·L-1 IBA的生根培养基中,5-7 d开始生根,生根率为100%;3.建立了高效的遗传转化体系。确定了毛果杨外植体抗性芽分化及生根筛选过程中Kan的最佳选择压为30 mg·L-1,最适抑菌条件为200 mg·L-1 Cef;茎段外植体在菌液浓度OD600值为0.4的条件下侵染20 min,共培养2 d,在侵染及共培养过程中添加80 μmol·L-1的AS时转化率相对较高,转化率为26.7%。4.对毛果杨茎段外植体获得的抗性芽及抗性植株进行GUS染色,再将获得的28个抗性株系进行PCR及RT-PCR分子检测,结果表明,目的基因已成功整合到毛果杨基因组中。
其他文献
银杏(Ginkgo biloba L),又称公孙树,是原产我国的现存的裸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之一,有“活化石”之称。银杏是单科属种树种,同科内没有近缘种,其种质资源极为珍贵。我国
本试验以茶褐斑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guepinii (Desm.) Stey]和园林绿化常用的山茶品种七心红(Camellia pitardii)为试材,对茶褐斑拟盘多毛孢菌产生的致病相关因子——
机电设备 B I T 的突出问题是虚警率高,重要原因之一是 B I T 系统传感器通路故障。本文选取神经网络技术进行传感器通路故障诊断,剖析某大型船舶动力装置机电设备 B I T 系统中传感器
洛惠渠灌区是民国年间水利专家李仪祉主持规划修建的“关中八惠”之一,是关中地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近年来灌区运行年久,面积扩大,灌排设施老化破损严重,加之灌溉方式不合理,灌
转基因技术的迅速发展有效地打破了物种间的遗传壁垒,从而加快了优良基因定向聚合的进程,然而遗传转化率低及转基因安全问题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限制因素。基于此,本研究
每天坚持四个三分钟,是医学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有效的健身方法。我坚持数年,收获颇大。腹式呼吸三分钟仰卧,解开腰带,放松全身,然后吸足一口气,有意识地使肚子鼓足,憋一会儿再
期刊
本文同时采用分离和电镜扫描技术研究了光滑足距小蠹 Xylosandrus germanus(Blandford)不同发育阶段坑道和贮菌器内真菌种类的组成和变化.Ambrosiella hartigii足光滑足距小
在我50岁出头的时候,组织决定让我退休(后改为离休)。我一直想不通:按我预定的人生轨迹,还应该再为国家干几年,这么早休息,不是浪费人才吗?于是,我整天郁郁寡欢,饭吃不下,觉
期刊
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近十年来选育的10余个大果沙棘品种为研究对象,从成活率、生长特性、适应性等多个方面系统研究了不同品种在全光照自动喷雾条件下不同种源大果
百合为百合科百合属重要的球根花卉,在我国花卉产业中居于首要地位。我国百合野生资源丰富,但培育新品种方面与国外还有很大差距,每年需从国外进口大量种球以满足国内市场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