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死缓的适用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yag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制度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死刑执行制度。死缓制度的发展是我国古代死刑复审制度与我国现在刑法思想结合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我国自古以来的人本主义精神。死缓制度对限制死刑,对落实“少杀、慎杀”的刑罚精神有着很积极的意义。但是,在当前的死缓制度的学术研究与司法实践中,死缓的适用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例如,死缓制度与死刑立即执行制度相较,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生与死,其二者有着不可忽视的界限,且不可能存在过度状态。因此,对于死刑立即执行和死缓的适用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界限。但是,当前的的死缓制度的讨论体现的并不明显。此外,对于死缓制度的定位存在很多的争议,必须认清的是,死缓是作为死刑制度中一种独立的执行方式而存在的。作为刑罚中最为严厉的死刑的一种独立的执行方式,对于死缓制度的完善对我国当前的司法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以下几部分讨论对死缓的适用,来更进一步的分析死缓存在的现实意义以及对适用存在问题的解决。首先,讨论死缓的概念、特征、价值、历史发展等。首先阐述了死缓的概念,即死缓是指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依据其具体案情等对其实行缓期二年执行的制度,在二年的缓期之后,根据考验期情形对其进行不同的执行结果。其次是讨论死缓的性质,死缓是死刑的一种独立的执行制度,与死刑立即执行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并非其前置程序,也非必须程序。第三,讨论死缓的历史发展,具体阐述了现行死缓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第四,讨论死缓的性质,其主要有独创性、独立性、依附性、执行结果的不确定性等性质。第五,强调死缓制度的基本价值、重要价值与终极价值。其次,讨论死缓适用的具体条件。首先,在讨论死缓的适用条件之前,我们需要彻底厘清的死缓制度与死刑立即执行制度之间的界限,这样不仅有利于正确的适用死缓制度,同时有利于对死缓制度适用中的实质条件有一个更加直观和全面的理解与掌握。明确死缓制度与死刑立即执行制度之间的界限,这对于明确死缓的适用条件,更准确的定位死缓的适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次,将死缓制度适用的前提条件、实质条件与例外情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与说明。第三,对死缓制度的执行适用的情形进行了讨论。首先,对死缓制度的执行适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死缓的执行制度是在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依法判处死刑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后,对犯罪分子在二年考验期内与考验期之后的处理。其次,阐明死缓制度执行适用的结果。根据我国最新刑法之规定,死缓的适用产生了三种不同的执行后果,同时还增加了死缓限制减刑的内容。最后,对于死缓制度在执行适用中出现的特殊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列举与分析。第四,是对死缓制度在整个司法实践与立法实践中出现的特殊问题进行了分析,例如,在死缓考验期内即故意犯罪又存在重大立功表现的问题,又如,对不同类型犯罪适用不同死缓考验期等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解决办法。
其他文献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资源的消耗越来越多,地球环境不断恶化,各种自然灾害频发,资源短缺现象突出,环境和资源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人们在寻求科技支
电力技术发展迅速,电子技术在发电网中的应用使得电子装置在工业以及社会生活中应用广泛,但是同时由电力技术产生的大量电网谐波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所以抑制电网谐波的危害
中小企业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资金紧缺、融资困难一直困扰着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出现架起银行和中小企业间的融资桥梁,在很大程度上为
研究目的:本文对颈椎病的研究,试图通过收集、整理古代医家在针灸治疗颈椎病上的选用穴位,初步发掘古代针灸治疗颈椎病的选穴规律,分析其常用穴位、常用经络。通过对督脉相关
我国已进入到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面临着由传统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战略转变的新挑战。“十八大”报告对新形势下特色城镇化建设的认识上升到更高的水平。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
北宋书论与画论比较研究是在接续唐代张彦远“书画同体而未分”历史结论基础上展开的,“书画异名而同体”观点纵向延伸至北宋,为书论与画论在此时进行比较研究提供了方法论来源
通过在聚L-谷氨酸侧链部分接枝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得到含有双键的聚(L-谷氨酸),将其与丙烯酸共聚得到由聚(L-谷氨酸)侧链接枝并交联聚丙烯酸的pH敏感水凝胶.研究水凝胶在不同
从1987年我国有真正意义的影视旅游以来,我国影视旅游发展迅猛,融入了社会发展、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本文从国内外影视旅游发展的经验和现状展开,对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历
地方政府债券作为国家信用的一种形式,在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都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地方政府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实施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其中就包含的在浙江、广东
在科技高速发展,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不断进步的当代,个人隐私意识不断高涨,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人类对自身的关注不再局限于衣食住行的满足,人类开始关注居所的安全与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