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换热设备零部件特征建模技术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nix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换热设备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化肥、动力、冶金、环保、轻工等国家支柱和基础产业中,管壳式换热器由于结构可靠、技术成熟适用面广,是目前国内换热设备的主要结构形式。换热设备主要作用是完成工艺过程的热量交换和余热利用,其性能的优劣对于工业过程的投资、能耗、环境、环保及运行等起着重要的作用。纵流壳程换热设备作为新一代节能降耗设备因其具有优良的防流体诱导振动性能、传热性能好、流体流动阻力小、抗结垢能力强、使用寿命长、节约材料、降低能耗等显著优点,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CAD技术是本世纪最杰出的工程技术成果之一,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国民经济发展的一项关键技术。CAD技术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历了50年代与60年代的形成,70年代的发展与80年代的兴起,目前CAD技术仍在向前发展,被称之为下一代CAD系统或第四代CAD系统,其相关技术还在研究与发展中。第三代CAD系统始于80年代中期,在建模方法上分别出现了特征建模和基于约束的参数化和变量化建模方法,其特点是利用特征来表达产品信息,建立基于同一产品的信息模型,有利于CAD\CAPP\CAM的集成。 本课题来源于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计划《重大过程装备CAD/CAE/CAPP/VM及网络化技术研究与应用》,新型换热设备特征建模是其关键技术之一。传统的几何模型、线框模型、表面模型、实体模型仅能描述零件的几何数据,难以在模型中表达公差、精度、表面粗糙度和材料热处理等工艺信息,无法实现CAD\CAPP\CAM集成的需要。从CAD\CAPP\CAM集成的角度出发,要求从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不同需求来描述产品,能够完整地、全面地描述产品信息,即重构零件模型,使得各应用系统可以直接从该零件模型中抽取所需的信息。即研究开发新型换热设备的特征模型。基于以上分析,本文研究开发了新型换热设备的特征建模系统。 在对CAD技术、特征技术、计算机图形学、开发环境、数据库技术等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着重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做了论述、研究和实践: 1、论述和研究了新型换热设备特征建模系统开发的相关理论和开发技术,包括特征技术,参数化技术,面向对象技术,数据库技术。实践了以上 郑州大学硕士学位冷文 理论和技术在新型换热设备特征建模系统中的应用。 2、在分析了新型换热设备零部件形体特点的基础上,抽取出同类零部件的 共性,构建了自定义特征库。依据自定义特征库,根据同类零部件的变 异情况,添加特征即可构成完整的零件信息模型。 3、由于非几何信息与几何信息可分离,本文抽取出零件信息模型的几何特 征,依据尺寸驱动原理,构建了新型换热设备零部件库,运用UG二次 开发工具,可方便地实现对零件库的查询,修改与访问。为了更加方便 地实现对几何数据进行管理,以便形成系列化零部件,本文在VC++ 6.0环境中运用ODBC数据库访问技术,开发了数据库访问接口,可以方 便地对数据进行添加、修改与查询。 本文结合特征建模关键技术的深入研究及具体实践,在以下方面进行了创新J陛工作: 1、首次将特征技术引入到新型换热设备计算机辅助设计中。 2、在深入分析了特征技术及零部件特征表达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零部 件特征模型的结构模型,在此模型的指导下进行研究与实践。 3、首次研究开发了新型换热设备的自定义特征库和基于特征的零部件库。 4、实现了运用VC++6.0与ODBC数据库接口技术访问UG内部数据库。 本文以UG18、VC++6.0、UG/OPEN二次开发工具和ODBC数据库访问技术研究开发了新型换热设备特征建模系统。该系统中零部件携带几何信息与非几何信息,从而为新型换热设备cADcAPPcAM信息集成打下了基础。通过数据库技术、尺寸驱动技术,可以方便地形成系列化零件,构成了零部件库,从而形成了系列化的基于同一产品信息的的零件信息模型。
其他文献
清代学者朱珔所撰《说文假借义证》是探讨假借问题的文字学专书,在清代六书学研究中有重要地位.以《义证》为研究对象,结合朱之垿所补充《凡例》,对书中假借术语如“通借”“
高性能计算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高科技水平的一个标志。用基于局域网络的机群来进行大规模的数值计算为并行仿真解决大规模连续系统的实时性仿真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随着数字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在众多领域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基于计算机的图像采集系统中,高速数据传输对提高整个系统性能有着重要的意义。PCI总
对气固两相流的相浓度测量方法进行了总结和比较;介绍了用热平衡法测量一次风煤粉浓度的基本原理;并着重阐述了以单片机为核心的一次风煤粉浓度在线监测系统的开发。该系统利用热电阻从工程现场获取温度信号,将其转换成数字信号后,经单片机处理,并由显示部分显示其计算结果。最后还针对本系统的误差进行了分析。达到了工业生产上的测量精度和要求,实现了一次风煤粉浓度在线监测的目的。本系统成本低廉、测量精度高,便于在电厂
地铁车站内部建筑设计不再是简单的层数叠加,而是将地上建筑的设计手法应用于地下建筑。中庭式地铁车站,就是成功应用的实践之一。然而,在提升了空间价值的同时,伴随的是其系统功
针对现有电站灰污监测和吹灰投用领域存在的不足,该文对受热面灰污状态监测与吹灰优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论文主要内容为:1.引入反映锅炉实际运行状况的无因次炉膛最高温
该文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首先从描述大气污染物扩散现象的基本方程:对流—扩散方程的理论分析入手,考察了该方程的数值解和在一定条件下的解析解.在数值解方面,
本文采用PIV系统对循环流化床锅炉冷态流场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循环流化床冷态流场粒子的速度分布特性,包括粒子的径向速度和轴向速度分布;循环流化床颗粒的平均
由于金属特有的等离子体光学特性在光谱学、生物医学、光子学等方面广泛的使用,基于金属纳米颗粒和纳米结构的实验性研究一直是国际研究的热点之一。纳米结构的光学特性对于其
微推力器在微型卫星的调姿与定轨、导弹精确制导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微推力器一般提供微牛到牛顿量级推力,推力虽小,但跨度大.因此需要设计专门的测试系统对微推力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