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市场中动画电影相对于其他电影类型,起步晚、发展慢,但却拥有较高的发展潜力。近年来多部动画电影取得了惊人的票房收入,使得该领域成为众多投资者的重点关注对象。如何通过外部因素判断一部动画电影的投资价值,如何理解在我国电影市场中哪些因素可能会对动画电影的投资价值带来影响,成为电影投资方、制片方和发行方是否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国内外对于电影投资价值的研究不在少数,大多数研究是以电影票房收入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哪些因素可能会对电影票房造成影响,而本文从观影人数出发,分析动画电影的投资价值。本文选取了 2015年-2017年在我国大陆电影市场上映的69部动画电影作为样本,首先运用传统分析方法,通过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动画电影的制片环节、发行环节和消费环节中有哪些因素会对动画电影的观影人数造成影响。在分析动画电影观影行为可以适用Bass模型后,引入Bass模型来分析动画电影观影行为的扩散过程,研究目前我国动画电影市场上观影人群的观影行为具有哪些特点。针对Bass模型的模型要素,本文进一步分析影响动画电影观影行为的因素。利用Bass模型不仅可以区分出动画电影观影人群中的“创新者”和“模仿者”,还可以得出动画电影的潜在市场规模,从而可以进一步分析哪些因素会对“创新者”、“模仿者”和潜在市场规模产生影响。最后利用Bass模型构建动画电影投资价值的表达式,并借助Bass模型的含义解释动画电影投资价值的影响因素以及动画电影的投资风险。研究结果显示网络口碑对动画电影观影人数的影响十分明显。一部动画电影的网络评分、网络评分人数与动画电影观影人数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除此之外,排片量峰值、制片商能力、是否根据IP改编、是否包含喜剧元素对动画电影观影人数的影响也十分明显。引入Bass模型后,可以发现一部动画电影要想获得市场的认可,一般可以从两条路径出发:一条是利用上映前就拥有的口碑优势,吸引大量观影人群成为“创新者”;另一条是利用上映后在观影人群当中的议论度,吸引更多的人群成为“模仿者”,让电影观众的观影行为实现成功扩散。第二条路径对于未根据IP改编的动画电影作品更加适用,而对于在原有知名IP基础上改编或上映前拥有较高人气的动画电影则更适于第一条路径。这两条路径的基础均建立在一定规模的潜在市场之上。一部动画电影的潜在市场规模与网络评分、网络评分人数、上映档期、制片商能力、是否包含喜剧元素、是否有真人影星参与配音工作等因素密切相关,而一部动画电影的创新系数和模仿系数受消费者自身的行为影响较大,很难通过消费者之外的外部因素进行分析和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