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中的板根及其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dfox1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板根现象虽然存热带雨林中普遍存在,但到目前为止,对板根存在的普遍性及其生态学功能仍缺乏系统的认识。本研究在对西双版纳20-ha热带季节雨林大样地中板根进行系统调查的基础上探讨板根形成机制及其对热带雨林生境异质性的贡献,并结合板根树与非板根树基部上下坡位的凋落叶分解实验,来回答以下问题:1)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中不同分类水平上的板根发生率如何?影响板根形成的因素有哪些?2)板根结构存在后形成了怎样的微生境?3)这种微生境对凋落物分解有何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虽然地处热带北缘,板根普遍存在,但不如赤道地区热带雨林中的板根典型。20公顷的热带季节雨林大样地468个树种中有241个树种具有形成板根的个体(51%),95940个DBH≥10mm的个体中有4669个发育出了板根(5%),而DBH≥100mm的个体中具有板根的个体达到32%。不同科属、不同种、同一种内不同个体在板根形成倾向上常不一致,这表明板根的形成不具有物种特异性,胸径大的物种和个体更容易形成,板根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亲缘关系近的物种有相似的形成板根的潜力。  板根促进了植物个体基部与其所处环境间的交互作用,与非板根树相比板根树基部的上下坡位间形成了较非板根树更高的土壤养分梯度(主要体现在土壤总碳、总氮、有机碳和水解氮上)和地表凋落物积累量上的差异。这种交互作用可能主要通过板根结构对于来自上坡位的凋落物、土壤颗粒、地表径流等的拦截作用实现,从而在热带雨林中形成异质性的生境。  板根在其树干基部上下坡位间形成的微生境对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雨季初期的凋落物分解高峰期(4月到6月,上下坡位的分解速率常数分别为7.08±0.46yr-1和5.83±0.37yr-1),而在分解后期及后来雨季中期(8月)、旱季中期(12月)的分解过程中均未检测到分解速率上的差异。而非板根树基部的上下坡位间在不同季节均未表现出分解速率上的差异。这些结果表明,坡地条件下板根与地形交互作用在降雨丰沛、地表凋落物大量积累时对凋落物分解速率有较强的影响。  本研究的结果支持板根是大乔木的支撑器官的假说,同时显示板根的形成可能受到遗传和环境诱导的双重作用。板根形成的异质性生境及其在凋落物分解等生态过程中的作用表明板根可能在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的维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近几十年来,半导体工业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数字集成电路的发展,如今已经进入了数字时代。随着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和复杂度的不断增加,对设计者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过去设计者关心的主
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一些关键驱动基因陆续被发现,这些基因过度扩增、发生突变或与其他基因发生融合来诱导肿瘤的发生,因此这些基因编码的蛋白可以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例如干
在不同的神经元类型中,研究神经递质、神经肽以及它们的受体的表达谱式,对于理解中枢神经系统不同区域的神经环路的构成非常重要。已有的研究指出,在小鼠脊髓背角的发育过程中,转
MEMS陀螺是目前惯性导航传感器的新兴研究方向,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对旋转载体用硅微机械陀螺的相位及信号处理进行了研究。该陀螺利用旋转载体的自旋作为陀螺敏感结
储器是现代电子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按存储性质分类,可分为:SRAM静态RAM(Static RAM);DRAM动态RAM(Dynamic RAM);PROM可编程ROM(Programable ROM );EPROM可擦除、
人乳突瘤状病毒(HPV)是一种无包膜20面体对称的环状双链DNA病毒,目前发现的有200多个亚型。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高危型HPV持续性感染是引发宫颈癌的主要因素。接种HP
基于传统的整体土壤分析方法,大量影响土壤有机质循环的生物地球化学因素逐渐被认识。然而,土壤有机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认识还没有形成共识,对于有机质周转和稳定机制的认识还
光电被动测距的原理是直接通过探测目标的发射过来的光经过信号处理来确定物体的距离。它的测距设备自身不需要光源,只需要接受待测物体发射的光谱即可完成测距。由于其自身
由于其独特的一维结构和优异的性能,自从1991年发现以来,碳纳米管吸引了大量的研究兴趣。这些研究既有从理论基础的角度,也有从未来的潜在应用角度加以开展。对于后者,研究人
盐碱化土壤的改良与利用是全世界所面临的难题。长期以来人们开展了许多盐生植物生理生态的科学研究,以对盐碱地进行生物改良。然而由于缺乏盐碱化土壤微生物分离、培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