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背景下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对相对贫困的影响研究

来源 :云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z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底我国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历史重任,但治理贫困的步伐不会就此停下,相对贫困则会是下一个贫困治理的“主战场”,也是我国迈向共同富裕征程中需克服的“主要障碍”。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在治理绝对贫困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治理相对贫困的征程中,基本公共服务供给需要承担更大的职责。本文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探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对相对贫困的影响。在理论层面,探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对相对贫困的影响机理。在实证层面,本文首先利用FGT指标、熵值法分别对相对贫困程度(包括贫困广度、深度、强度)、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进行测度分析。其次,基于测算的相关数据,本文构建面板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基准回归分析,探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对相对贫困广度、深度、强度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我国目前相对贫困较为严重,且农村相对贫困程度远高于城镇,中西部地区相对贫困程度远高于东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近年来逐步上升,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各省份之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存在较大差距。同时研究认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够有效减缓相对贫困,第一,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够有效的减缓相对贫困广度、深度,但影响效应逐渐减弱,对相对贫困强度的影响不显著。第二,分城乡来看,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够有效地减缓农村相对贫困,但对城镇相对贫困影响不显著。第三,分区域来看,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对减缓中部地区相对贫困影响效应最大、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小。第四,分维度来看,基础教育和医疗卫生减缓相对贫困的效果最好。第五,稳健性检验及内生性分析都验证了本文的结论较为稳健。基于以上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为减缓相对贫困,促进共同富裕。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一是将治理相对贫困作为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环节,两者相互融合,共同推进。二是优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要分领域、有侧重地进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逐步缩小城乡间、区域间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差距。三是衔接相对贫困治理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明确各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在治理相对贫困中的功能定位。同时注重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收入分配制度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减贫效应,促进共同富裕。
其他文献
政府信任是政治系统运行必不可少的要素,而公平正义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对二者的研究都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同时,经济若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则需要先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价值追求就是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因此,不同国家的学者一直在致力于探索政府信任与社会公平之间的关系。
学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更是专门提到“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而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重要政策文件都提出“十四五”时期农村人居环境要明显改善。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在全面推
学位
我国数字经济近年来发展态势较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渐上升。经济的不断发展提高了地区收入,但地区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违背了共同富裕的理念。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经济,能否缩小地区收入差距,提高共同富裕?本文基于此问题分析了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以及影响机制,从市场化程度、产业结构高级化以及劳动要素错配角度分析了传导机制,为城市层面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政策建议。本文在测算全国265个地
学位
在向着共同富裕远景目标不断迈进的过程中,需要促进和维护公平正义,而城乡收入差距正是公平正义的体现,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农村教育公共服务供给在提升整体国民素质、促进农村人口增收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提升它的供给水平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有力抓手。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尤其是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国家不断重视农村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领域的财政支出持续增加,但城乡教育差距仍然现实存在。所以,
学位
特色小镇作为一种新型发展空间,是新时代下统筹城乡发展和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有力举措,有利于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带动乡村振兴。从2016年7月开始,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委联合下发了特色小镇培育创建的通知,指出到2020年要在全国建设1000个具有鲜明特色的小镇,从政策上做出了明确要求。自此,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高度重视特色小镇的创建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特色小镇的
学位
易地扶贫搬迁是“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的标志性工程,是实现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奔入小康,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十三五”时期,我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已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进入后续扶持阶段,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治理,改善移民生活,是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的重要工作。2021年4月,国家发改委等20个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指导意见》,对“十四五”时期易
学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是为推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所设立的国务院直属机构。有关进一步推进市场监督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文件中提出,为了适应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专业性、技术性的需要,应当全面建设高水平、专业化的市场监管执法队伍,并且有效提升基层监管执法人员履职能力。伴随着工商、食药、质监、知识产权等部门机构及其工作职能的合并,为能够实现营商环境提升优化、促进市场主体健康发展的目标,对于市场
学位
在经历了40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经济增长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形成了财政分权的体制模式,经济激励制度和政治激励制度进一步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产生了“中国式经济增长奇迹”,但在“双重激励”下面临的是地方政府为实现本区域经济快速增长所带来的“重建设,轻民生”的支出偏向。在经济逐步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下,提高居民社会福利水平已然成为当下的重要议题。为保障民生性
学位
农村环境的治理,关系到我国数以亿万计农民的生存发展,其生活环境的质量优劣更是直接影响到农民的福祉。我国2022年农村的生产产出垃圾量已经达到了48.24亿吨,其中,农村生活垃圾更是达到3亿吨,且与日俱增,逐年增加。然而只有一半不到的生活垃圾得到了无害化的处理,将近有四分之一的垃圾都没有得到妥善收集和处理。伴随着经济的与日俱增和社会的稳步前进,一方面,如今农民的生活水平条件与时俱进,另一方面,生活质
学位
近年来,我国步入了改革深水区,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与此同时,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其中城乡发展不平衡尤为突出,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城乡收入差距较大。收入因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存发展受到重点关注,城乡收入差距更是体现着社会公平,影响居民的幸福感,进而影响经济发展。因此,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实现经济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稳定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国政府行为与财政体制密切相关,本文在此基础上研究财政分权对城乡收入差距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