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大叶樟(C.platyphyllum)、纳塔栎(Quercus nuttallii)和南方红栎(Q.shumardii)的两年生苗为研究对象,对它们在淹水胁迫(CK:土壤含水量相当于田间持水量的75%左右;W1:浅淹,积水刚刚淹没土表;W2:深淹,积水深度20cm左右)下的生长发育及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比较分析,以期为易淹涝地区的城市森林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结论主要如下: (1) 浅淹处理对落羽杉、纳塔栎的高生长及生物量累积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前者大于后者;深淹对落羽杉、纳塔栎影响不明显,但对香樟、大叶樟、南方红栎具有抑制作用,其中大叶樟、南方红栎尤为明显。排水后两个月,浅淹组,5树种全部存活:深淹组,落羽杉、纳塔栎全部存活,香樟、大叶樟、南方红栎的存活率分别约为80%、60%、30%。 (2) 淹水胁迫下,各树种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总体均呈下降趋势,胞间CO2浓度总体呈上升趋势,深淹处理的各指标变化幅度均明显较大。从光合指标而言,5树种表现出的抗涝性大小为:落羽杉>纳塔栎>香樟>大叶樟>南方红栎。 (3) 浅淹组,落羽杉的质膜透性变化不明显,其它各树种总体呈上升趋势;深淹组,落羽杉的质膜透性先增大后减小,但趋势平缓,其它各树种总体上升,其中,南方红栎的质膜透性在淹水后期大幅度增大。 淹水胁迫下,落羽杉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不明显,其它各树种总体呈下降趋势,各树种的可溶性糖含量变化总体上先升后降,丙二醛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各指标深淹的变化趋势更加明显。 浅淹组,各树种SOD活性都升高,深淹组,各树种SOD活性升高到一定程度开始下降;落羽杉、纳塔栎的POD活性不断升高,其它各树种为先上升后下降,深淹的变化幅度较大;各树种CAT活性都升高,深淹变化幅度较大;POD同工酶结果表明淹水对南方红栎造成了程度最深的破坏。 淹水明显抑制根系的生长发育,深淹使根系变黑甚至腐烂,根系活力明显降低,其中,大叶樟、南方红栎尤为严重;淹水处理下,除南方红栎外,各树种根系ADH活性均升高。 由这些指标分析得出5树种抗涝性大小为:落羽杉>纳塔栎>香樟>大叶樟>南方红栎。 (4) 除落羽杉外,深淹处理的其它各树种均出现细胞间隙增大,细胞变形,排列不规则,结构模糊等现象,其中南方红栎变化最明显。 (5) 综合上述分析,得出5树种的抗涝能力大小排序为:落羽杉>纳塔栎>香樟>大叶樟>南方红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