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是世界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是商业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结果。在经济与金融全球化的浪潮席卷全球的形势下,各个国家均不同程度的参与到国际化的进程中。中国加入WTO以后,我国的金融服务业已经逐渐实现了全面的对外开放,大量实力雄厚、具有先进管理经验的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国内银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银行的国内生存空间也越来越小。在这种形势下,我们不能总是被动的迎战,更应该主动出击。我国商业银行必须走出去,在广阔的国际市场上扩展业务空间,增强国际竞争力,分散经营风险。同时,近几年来国有商业银行的利润大幅上升、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拨备覆盖率不断上升,经营能力不断增强,客观上也具备跨国经营的实力。在这种形势下,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国际化进行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目前,国外学术界对于银行国际化的研究较多,主要侧重于对银行国际化的动因研究。国内的学者虽然已经意识到了银行国际化的重要性,但是现有的研究成果还比较少。鉴于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本文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五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第一章对国内外关于银行国际化的文献进行了简单的梳理,主要侧重于国际化的动因方面的研究,然后对本文的研究内容以及整体的框架做了简单的介绍。第二章介绍了国际化的动因理论,包括阿利伯的比较优势理论、罗格曼的内部化理论以及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为下文奠定理论基础,然后从对外开放、企业的跨国经营、分散风险以及提升综合竞争力四个方面来说明了国有商业银行进行业务国际化的重要意义。在第三章,以花旗银行和汇丰银行的国际化为例,通过对其国际化进程的回顾,总结出其国际化方面的成功经验,试图对我国国有银行的国际化有所启示。第四章首先运用了大量的数据对我国五大国有银行的业务国际化现状进行了介绍,然后总结出国有银行在业务国际化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海外业务比重低且分布不均匀、国际化业务种类单一且创新能力不足、国有银行与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相脱节,并且从经营模式、人才、不熟悉国际惯例以及在国内市场的竞争方面说明了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同时也指出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有银行在业务国际化方面存在的机遇。在最后一章中,从夯实基础、选择合适的路径以及营造国有银行与企业协同发展的局面三个方面提出了促进国有银行业务国际化的对策。在夯实基础方面,从深入学习东道国关于外资银行的法规、培养国际化金融人才以及提高金融创新能力这三个途径来实现。在选择恰当的国际化路径方面,在对新建投资和跨国并购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指出国有银行可以将新建投资和跨国并购相结合。在营造国有银行与中资企业协同发展的局面方面,认为应该从满足中资企业的金融需求、追随中资企业以及构建银企集团这三方面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