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院校的篮球普修课主要以培养学生有关篮球运动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和掌握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为主,为学生今后走上教师工作岗位奠定基础。但随着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要求体育专业大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规范的技术技能,更加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以适应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但当前体育院校通常采用传统的“灌入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一方面它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它没强调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以及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针对目前体育院校学生篮球学习中出现体能,技能和心智能力参差不齐的现象,对原有的篮球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革新和发展是有必要的。故本研究以首都体育学院篮球普修课教学为切入点,在系统研究韦纳成败动机归因理论以及相应的归因训练模式的基础上,在任课教师有意识的主导作用下,对首都体育学院篮球普修班学生进行教学实验,期望在普修课教学中促使学生纠正或改变个体对成功或失败结果的不适当的归因,促进学习积极成败归因的形成,培养良好的成败情感体验,影响人体动力调节系统,增强动机水平,进而达到影响其后续行为和提高绩效水平的目的,同时能够很好的塑造学生的健康的人格和心理,这样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的作用,对篮球普修课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教学实验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数量统计法等科学研究方法,通过两轮教学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在本次实验中,在教学时数和教学条件相同,在严格遵循归因训练模式,运用恰当的归因训练方法与手段以及结合篮球技术教学的情况下,归因训练在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挖掘学生内在学习潜力等方面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2、在首都体育学院篮球技术教学实验中,通过归因训练能够促使学生在成功情境下倾向于做“能力、学习方法”归因,在失败情境下倾向于做“努力、运气、教材难度”归因,这说明通过归因训练,学生的归因风格发生了积极的转化。3、在首都体育学院篮球技术教学中,在本次实验中归因训练能够提高学生追求成功的动机水平,降低避免失败动机的水平。4、归因训练应用在篮球技术教学实验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情感,转化学生的不良情绪,提高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