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应用中高保真DEM建模与精度评估研究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ppy_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动态监测和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己成为全球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然而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领域,DEM充当着分析对象的“血”和“肉”的角色,其精度的好坏直接会影响到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结果的准确与否。本研究应用自然地理学、地貌学、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数理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立足于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应用的特殊需求,对DEM的建模和精度评估方法展开了深入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采用多种算法和技术手段,建立了以等高线为基础的可顾及地貌形态特征的高保真DEM建模方法,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应用能有一个内容更为详尽、效果更为逼真的DEM环境创造了条件。   (2)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基于坡度和高程差分析于一体的DEM精度评估模型,可用来检查已有DEM数据的精度是否满足需求,有助于提高DEM建模的质量,保证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3)运用数学统计与分析的方法,在不考虑DEM采样点上高程误差以及插值方法优劣不等的条件下,经过一系列表达式推导后得出了可用于反演格网分辨率的DEM精度拟合模型,根据该模型只要指定具体的地貌类型参数和DEM精度要求,就可以通过反演操作获取适宜的格网尺寸范围,为DEM建模过程中格网分辨率的合理选择提供了参考条件,从而保证了DEM建模工作的顺利进行。   (4)根据文中的理论和方法,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完成了面向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应用的高保真DEM建模与精度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大大提高了获取高保真DEM的效率和质量,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应用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数据条件。
其他文献
我们利用中国421个国家气象站点从1965-2014年的日地表最高温度,地表最低温度数据,研究分析了地表最高,最低温度以及地温日较差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了空气最高和最低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