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鸡毒支原体敏感株S6、BG44T和PG31在含梯度浓度大环内酯类药物或林可霉素的液体培养基中连续传代诱导,筛选出高度耐药菌株(MIC≥512μg/mL)。诱导结果表明鸡毒支原体对红霉素、替米考星、泰乐菌素和林可霉素4种药物都易产生耐药性。交叉耐药性实验表明:红霉素耐药株同时对吉他霉素、阿奇霉素、林可霉素高度耐药,对替米考星和泰乐菌素中度耐药;替米考星耐药株对红霉素、吉他霉素、阿奇霉素、林可霉素高度耐药,对泰乐菌素中度耐药;泰乐菌素耐药株对其他几种大环内酯类药物及林可霉素都耐药;林可霉素耐药株对吉他霉素高度耐药,对红霉素低水平耐药,对替米考星、泰乐菌素和阿奇霉素仍敏感。
细菌核蛋白L4、L22氨基酸残基替换与大环内酯类耐药有关。针对鸡毒支原体核蛋白L4、L22编码基因分别设计一对引物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并翻译。结果表明,鸡毒支原体BG44T的4种药物诱导耐药株、PG31的林可霉素诱导耐药株核蛋白L4的第181位氨基酸残基发生了K(赖氨酸)到R(精氨酸)替换;S6的红霉素诱导耐药株和替米考星诱导耐药株核蛋白L4的第73位氨基酸残基发生了T(苏氨酸)到P(脯氨酸)替换,林可霉素诱导耐药株核蛋白L4的第57位氨基酸残基发生了K(赖氨酸)到E(谷氨酸)替换;PG31的林可霉素诱导耐药株核蛋白L4的第74位氨基酸残基发生了G(甘氨酸)到R(精氨酸)替换。只有BG44T的4种药物诱导耐药株在核蛋白L22发生了134位K(赖氨酸)到R(精氨酸)氨基酸残基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