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毒支原体大环内酯类耐药性诱导及其核蛋白突变分析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jqwertyui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鸡毒支原体敏感株S6、BG44T和PG31在含梯度浓度大环内酯类药物或林可霉素的液体培养基中连续传代诱导,筛选出高度耐药菌株(MIC≥512μg/mL)。诱导结果表明鸡毒支原体对红霉素、替米考星、泰乐菌素和林可霉素4种药物都易产生耐药性。交叉耐药性实验表明:红霉素耐药株同时对吉他霉素、阿奇霉素、林可霉素高度耐药,对替米考星和泰乐菌素中度耐药;替米考星耐药株对红霉素、吉他霉素、阿奇霉素、林可霉素高度耐药,对泰乐菌素中度耐药;泰乐菌素耐药株对其他几种大环内酯类药物及林可霉素都耐药;林可霉素耐药株对吉他霉素高度耐药,对红霉素低水平耐药,对替米考星、泰乐菌素和阿奇霉素仍敏感。 细菌核蛋白L4、L22氨基酸残基替换与大环内酯类耐药有关。针对鸡毒支原体核蛋白L4、L22编码基因分别设计一对引物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并翻译。结果表明,鸡毒支原体BG44T的4种药物诱导耐药株、PG31的林可霉素诱导耐药株核蛋白L4的第181位氨基酸残基发生了K(赖氨酸)到R(精氨酸)替换;S6的红霉素诱导耐药株和替米考星诱导耐药株核蛋白L4的第73位氨基酸残基发生了T(苏氨酸)到P(脯氨酸)替换,林可霉素诱导耐药株核蛋白L4的第57位氨基酸残基发生了K(赖氨酸)到E(谷氨酸)替换;PG31的林可霉素诱导耐药株核蛋白L4的第74位氨基酸残基发生了G(甘氨酸)到R(精氨酸)替换。只有BG44T的4种药物诱导耐药株在核蛋白L22发生了134位K(赖氨酸)到R(精氨酸)氨基酸残基替换。
其他文献
语文是小学教学的基本学科,对小学生语言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和学校都应当重视对小学生语文知识的教学.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对小学语文
本文以教育部公布的新修订的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为核心,分别探讨了高考语文小说文本阅读和传记文本阅读方法和技巧.
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在社会各领域的运用已经日趋广泛,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而幼儿正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因此,各方都应该重视幼儿的语言教育过程,努力提高语言教学
大肠杆菌除小部分可致病外,大部分是动物肠道内正常菌群的成分之一,属非致病性细菌。临床应用抗菌药物虽对细菌性感染的防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抗菌药物的大量和不合理应
教育的内容很多都来源于生活,为此可以说教育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实现课教学的生活化,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