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滩海西部受自然条件和地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影响,目前探明储量与该区的资源量极其不相称,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由于勘探资料的局限性,在沉积特征及沉积相研究方面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滩海西部的研究框架相对较粗,对于沉积相的类型和展布,各学者认识也不尽相同,因此,对于辽河滩海西部的沉积特征及沉积相有必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为此,本论文在层序地层的格架内,以沉积学、地震地层学、测井地质学等为理论基础,综合岩心、测井、地震、录井、古生物、分析化验等多种资料,针对研究区东一段和东二段的4个层序,遵循点(单井)-线(剖面)-面(平面)的研究思路,结合盆地构造背景特点,开展沉积特征与沉积相研究,最大限度地搞清不同时期沉积相类型与各类砂体的分布格局,指出有利储集区带和勘探方向。综合岩心相、测井相、地震相等分析,厘定了研究区主要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三角洲、湖泊以及滩坝5种沉积相类型,并建立了与之对应的沉积相模式。其中滩坝沉积在该区是首次发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研究表明,东二段沉积时期,边界断层活动减弱,地形减缓,流域变得相对开阔,以上5种沉积相成为这一时期的主导沉积类型。东一段沉积时期,研究区内存在一个水深不大的汇水湖盆,西斜坡仍为主要物源,区内主体发育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和滨浅湖沉积。通过层序地层格架内沉积相分布规律研究,明确了滩海西部的沉积相展布特征和三大稳定古物源:西斜坡、葫芦岛凸起以及东北长轴物源。同时探讨了沉积的控制因素:沉积相展布受古构造、古地貌、古气候和古物源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古构造和古地貌是主要因素。海南2号断层控制了东二段半深湖亚相的分布,西斜坡、岭南地区以及月东地区的断层控制了入湖水系的分布和沉积扇体的展布形态,而海南断层的其他分支断层对滩坝的分布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