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少数民族口头文学理论研究

来源 :新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md6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理论的研究应该包括口头部分,而不只是理论批评家形诸文字的书面部分。口头文学理论是存在的,其存在形态是散见于口头文学作品中,体现在人民群众创作或者接受的过程中,这在书面文论不够发达的少数民族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广西少数民族存在大量的民间文学作品,特别是歌谣的“引歌”部分,也有不少对文学的反思与见解。文章通过把广西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作品中理论内容部分整理出来,梳理其论及的主要内容,可见广西少数民族口头文学理论已比较广泛和深入的论述到文学功能论、来源论、创作论及批评鉴赏论等主要论题,得出目前处于次要或者根本不被承认的口头文学理论实际上是很有研究意义的结论。进而探讨广西少数民族文学理论极少涉及文学本质论的原因是因其不同于西方逻辑思维和汉族纲目体系的诗性思维方式,分析广西少数民族文学理论互文类比的表述方式和刚健清新的审美倾向,认为广西少数民族口头文学理论一定程度上能丰富我国文学理论的内容建构,拓展我国文学理论的研究视野和模式,促进我国文学理论的多元化发展。  全文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梳理口头文学理论研究状况和存在问题,说明本论题的研究意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梳理广西少数民族口头文学理论主要内容。根据搜集整理的广西少数民族口头文学理论相关材料,主要从功能论、起源论、创作论三个方面梳理其主要内容,功能论里又包含文学艺术有帮益于劳动、养心、恋爱求婚手段、反抗压迫、教育族人、维系族群制度的仪式等六个方面的作用;起源论里则多是认为传说人物创造了文学艺术,同时,在关于乐器和节日起源的传说故事里也含有文学艺术起源于劳动的思想;创作论里主要是认为创作主体应该符合心灵美巧和勤奋好学的要求,提倡从心而出、交流互取的创作方法和新鲜真实、完整规范的作品要求。  第三部分,探讨广西少数民族口头文学理论个性特征。从诗性特征的思维方式分析广西少数民族口头文学理论对文学本质论的涉及甚少,从互文类比的表述方式分析广西少数民族口头文学理论的形象性特征,最后分析广西少数民族口头文学理论的刚健清新的审美倾向。  第四部分,推导出研究结论,并对研究进行总结和反思。
其他文献
很多时候,我们希望能够继续在手机上浏览在其他的计算机上查看的网页。如果重新定位到先前浏览的页面,操作起来相当的麻烦,如果逐一收藏的话,
蒋骥的《山带阁注楚辞》一书,是整个楚辞学史中的一部力作。但是由于《四库全书总目》对其评价较低,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此书的关注较少。近年来,随着楚辞研究的深入发展,学术界对蒋
现代中国文学疾病叙事是指现代中国文学作品中关于疾病和疾病故事的讲述、表达、展现的叙事.本文致力于将疾病叙事置放于现代中国文学语境中考察其独特的文学价值和诗学意义.
以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理念落实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为背景,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思维法,用“三维健康观”(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从我国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