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会大学是19世纪晚期在中国教育史上出现的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这些教会大学在中国创办之初,都有自己的目的和使命,可谓是“各怀鬼胎”。但客观上讲,这些教会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受到不平等条约保护、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出现的中外教育交流的载体,教会大学在自身发展的不同阶段,也以各种方式对中国高等教育以及整个中国教育现代化产生过积极的影响。本课题即是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燕京大学的一个个案研究。以1941年12月的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为界,1937年7月至1941年12月,燕京大学在美国国旗的庇护下,在北京沦陷区继续办学,与日本的奴化教育对抗;1942年至1945年,因为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美之间的假和平演变为真战争,校务长司徒雷登先生被监禁,依靠美国国旗的庇护已经难以维持的燕京大学,在一部分爱国师生的带领下,在重庆重新组校,直到1945年返京。本课题分为这两个时期对燕大进行考察,以期见微知著,为诸位展现这段特殊时期燕京大学的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