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死亡”隐喻认知对比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ger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不同的语言社会中,语言中的“死亡”隐喻有着特定的某种表达形式,它受人们价值观念的影响,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死亡”隐喻的表达烙着文化的烙印,那么英汉“死亡”隐喻有什么共同与不同之处?是怎样的价值观和文化造就了英汉“死亡”隐喻的不同表达方式?由于以上提及的几个问题,本文试将概念隐喻作为理论框架归纳分析英汉“死亡”隐喻的表达进行分析和对比,并探讨英汉“死亡”隐喻表达的深层文化原因。本文首先在第一章对论文进行了简单介绍,接着在第二章回顾了国内外隐喻研究的发展历程,以及西方隐喻研究的五种主要理论:替代论,比较论,互动论,映射论以及概念合成论。第三章对认知语言学进行了简介,并介绍了莱考夫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的经验性基础、工作机制、特征与分类。第四章分别对英汉概念隐喻中的“死亡”隐喻进行了分析对比,发现其中的异同。第五章对英汉“死亡”隐喻的文化异同进行了探讨。最后在第六章中根据以上发现得出结论并提出了本文的局限与今后研究的建议。作者最后发现:一、英汉隐喻的表达都呈系统性,尽管有些源域的选择有所不同,但有着很大的相似性,且英汉“死亡”隐喻在表达形式上也体现出各自的特点。二、英汉“死亡”隐喻的表达都表现出文化一致性,由于人类的认识具有普遍性,所以造就了类似的死亡的意义表达。三、英汉不同的价值观和文化形成了英汉“死亡”隐喻的不同表达方式,也就是说这些不同的表达方式体现出英汉两族人民对待死亡的不同价值观。通过本研究,为英汉“死亡”隐喻表达共性和个性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证据,从而丰富了概念隐喻的研究。此外,作者期待对概念隐喻理论、死亡隐喻、英汉民族对待死亡的价值观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英汉语言研究以及跨文化交际研究起指导作用。
其他文献
文章从图书馆社会教育的历史渊源切入,阐述了近代图书馆自发端就是以社会教育为责任和目的,探讨了图书馆社会教育的理论内涵,分析了当代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现实需求。进一
以“扬州文明有礼二十四条”的相关条例为依据,从个人基本修养、公共道德素质、卫生环保意识三个维度对扬州市民的文明素养进行考察,发现市民的整体文明素质较高,但老年人的
纸张电磁干燥技术是利用电磁加热原理干燥纸张,是一种不同于传统蒸汽干燥的全新的纸张干燥技术。在环保压力日益严峻、能源危机日益逼近的今天,研究纸张电磁干燥技术就有其特
目的:探讨内招与外招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差异。方法:通过《批判性思维能力倾向量表》检测一年级266名内招与外招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结果:内招与外招医学生的批判性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体育教师的职业素质建设引起了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已成为学校体育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为规
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贯穿于整个建设项目实施阶段的全过程,它是整个建设项目进行环节中的关键一环,关乎到项目的质量、进度、投资,更重要的是关乎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农机管理人员只需坐在电脑前,即可对成千上万台农业机械进行实时监控,随时了解农机作业地点、油量消耗、作业面积等相关信息,这就是北京市大兴区农机服务中心引入的农机监控系统
本文以2012年至2018年公司定向增发前后四期数据为样本,基于公司和大股东认购定向增发特征,对定向增发公司的盈余管理方式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无大股东认购类公司在定向
目的:探究麻醉恢复室全麻术后的并发症及其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手术治疗 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50例,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