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ORC1在破骨细胞形成中的作用及其调节机制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dada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骨代谢是由成骨细胞(osteoblast,OB)的骨形成与破骨细胞(osteoclast,OCT)的骨吸收形成动态平衡的过程。多种细胞如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BMSC)、成骨细胞、破骨细胞、软骨细胞(chondrocyte,)、骨细胞(osteocyte,OC)、淋巴细胞等参与合成和分泌各种细胞因子,协同周围环境的各种信号调节骨形成和骨吸收,以维持骨重构的动态平衡。由于衰老、雌激素缺乏、炎症与药物等因素引起骨吸收大(多)于骨形成,进而引起骨质疏松、关节炎等骨丢失相关疾病。破骨细胞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中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经过各种细胞内外环境因素刺激后,最终分化为成熟的多核细胞,吸附于骨表面负责吸收局部骨组织。破骨细胞的活性受多种细胞因子和激素的调节,其中1997年提出的RANK/RANKL/OPG 轴,即核因子 KB 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kappaB,RANK)/核因子 KB 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 lgand,RANKL)/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系统是目前公认的、调节破骨细胞分化与功能的关键因素,这三者均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tumor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superfamily,TNFRSF)。RANKL能与表达在破骨细胞或其前体细胞表面的RANK结合,进而活化调节破骨细胞形成的转录因子,从而促进破骨细胞的形成、抑制破骨细胞的凋亡;而OPG是内源性的RANKL拮抗分子,能竞争性地与RANK结合(RANKL结合,从而抑制了 RANKL与RANK的结合,进而)来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和功能。RANKL/OPG的比例在骨代谢的调控中,特别是对破骨细胞的形成及其功能的调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调控RANKL/OPG比例的机制和具体的分子机制,以及相应的药物研究也就成为了骨代谢研究的一大热点问题。然而,RANKL及其内源性拮抗分子OPG的表达与分泌,是如何被调控的,其中具体的调控机制如何目前还很不清楚。综上所述,RANK/RANKL/OPG轴的发现,是骨生物学基础理论中的重要突破,而相应的药物也应用于临床,防治骨丢失相关疾病如骨质疏松、关节炎等。RANKL/OPG可在多种细胞中表达,如BMSC、成骨细胞、肥大软骨细胞、B/T淋巴细胞、滑膜成纤维细胞和某些肿瘤细胞。最近的研究证明,B淋巴细胞合成和分泌的RANKL是骨髓腔内RANKL的重要来源,尤其是在炎症或雌激素缺乏的病理条件下。B淋巴细胞分泌表达的RANKL是卵巢切除小鼠破骨细胞的增加和编织骨丢失的重要因素,同时,B淋巴细胞的部分亚群自身也能作为破骨细胞前体,具有分化为破骨细胞的能力。但在B淋巴细胞中,调节RANKL/OPG表达的机制尚不清楚。因此,阐明生理条件和病理条件下调控B淋巴细胞中RANKL/OPG表达的机制及其在破骨发生中的作用,对骨丢失相关疾病的理解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雷帕霉素靶标蛋白 mTOR(the mechanistic target of rapamycin)是一种高度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其在体内分别以mTORC1(mTOR complex1)和 mTORC2(mTOR complex 2)两种复合物形式存在。mTORC1 由 mTOR、raptor、mLST8、deptor、PRAS40组成,能应答营养、生长因子、能量和应激等一系列信号来调控细胞代谢、生长、增殖和存活。两种小的GTP酶能介导这些上游信号因子对mTORC1的激活,分别是Rheb和Rags。结节性硬化复合物(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 1/2,TSC1/2)是mTORC1的上游抑制因子,具有GTP酶活化蛋白(GAP)活性,能使Rheb上的GTP分解变成GDP而失活,TSC1/2的缺失会导致细胞或组织中mTORC1水平维持持续活化的状态。mTORC1是细胞内多种生命过程的核心调节分子。mTORC1信号途径的异常能导致多种病理过程发生,如癌症、糖尿病、炎性疾病和衰老。但作为细胞与机体感受营养、调节代谢的主要信号通路,mTOR通路对骨代谢的调节研究相对较少。最近的研究发现mTOR在成骨、破骨细胞增殖分化中起重要作用,但其结论不一致,调节机制不清楚,且大多数结论是建立在Rapamycin干预及体外的细胞实验。mTOR在RANKL/OPG表达中的作用及其调节机制尚未见报道。我们利用cre-loxp转基因动物系统、药物Rapamycin以及TSC2的siRAN干扰等手段,分别使mTORC1活性在小鼠成骨细胞、软骨细胞、B淋巴细胞中特异性地激活或抑制,在动物与细胞水平证实了 mTORC1在RANKL/OPG表达与分泌,以及破骨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并同时,阐明了 mTORC1调节RANKL/OPG表达与破骨分化的机制:mTORC1通过负反馈调节Akt与β-catenin,进而上调RANKL/OPG的比例并促进破骨细胞的分化和功能。我们的实验结果不但为骨代谢调节提出了新观点,为骨丢失相关疾病防治提供新思路,而且建立了 mTORC1与β-catenin两条细胞内关键信号通路之间新的相互作用和联系。二、研究方法1、应用cre-loxp系统,我们分别构建全身特异性Tsc1敲除小鼠,成骨细胞特异性敲除Tsc1小鼠,软骨细胞特异性敲除Tsc1小鼠,软骨细胞特异性敲除raptor小鼠,B淋巴细胞特异性敲除Tsc1小鼠,。应用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小鼠基因型的鉴定,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的方法确定敲除效果。2、通过对敲除小鼠进行micro-CT扫描、骨密度分析、破骨细胞计数,检测mTORC1活性异常对小鼠破骨形成的影响。3、通过HE染色、免疫组化分析mTORC1的活性水平对小鼠RANKL/OPG表达水平的影响。4、通过免疫印迹分别检测条件性敲除小鼠的组织的mTORC1活性水平对RANKL/OPG表达的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调控机制。5、通过给予普通C57小鼠雷帕霉素灌胃处理,探讨对mTORC1活性进行抑制后,C57小鼠的骨密度及破骨细胞形成是否发生改变。6、通过体外培养脂肪干细胞细胞系OP9、成骨样细胞系MC3T3-E1、成骨样细胞系MG63、骨细胞系MLO-Y4、原代大鼠间充质干细胞BMSC、原代小鼠头盖骨成骨细胞、原代小鼠B淋巴细胞,分别用mTORC1特异性抑制剂雷帕霉素处理,检测不同细胞系中RANKL/OPG的表达水平的变化差异;同时检测p-Akt的S473位点和T308位点及Akt下游分子GSK-3β的磷酸化水平的改变。7、通过体外培养Tsc2基因缺失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系MEFTSC2+/+和MEFTSC2-/-,检测在mTORC1过度活化的情况下,RANKL/OPG的表达水平的变化差异。8、通过特异性的siRNA体外敲低间充质干细胞的Tsc2的表达,检测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mTORC1过度活化时,RANKL/OPG的表达水平的变化。9、通过用DN-Akt腺病毒体外感染间充质干细胞,同时给予一定浓度雷帕霉素药物处理一定时间,检测RANKL/OPG、β-catenin的蛋白表达水平以探讨Akt的活性受到抑制时,mTORC1对β-catenin/RANKL/OPG的调控情况。10、通过用携带catenin基因的质粒和特异性靶向Tsc1基因的siRNA共同转染间充质干细胞,一定处理时间后检测β-catenin/RANKL/OPG的蛋白表达水平是否存在差异,探讨catenin过表达能否抵抗mTORC1过度活化对RANKL/OPG的调控作用。11、通过特异性靶向β-catenin的siRNA体外转染间充质干细胞,同时给予一定浓度的雷帕霉素处理一定时间;以及取原代raptor基因敲除的成骨细胞,用雷帕霉素同时进行药物处理,分别检测RANKL/OPG的蛋白表达变化,探讨mTORC1对RANKL/OPG的调控作用是否通过β-catenin。12、鉴于mTORC1是感应营养信号的关键分子,我们通过给予细胞血清饥饿糖饥饿的刺激,进而检测β-catenin、RANKL/OPG、p-Akt的蛋白表达水平。三、研究结果1、mTORC1活性与RANKL表达、破骨细胞形成、骨丢失密切相关C57小鼠进行卵巢切除术建立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并强饲mTORC1特异性抑制剂雷帕霉素,体内研究mTORC1活性与破骨形成之间的关系。microCT检测与分析整体骨量变化(松质骨+皮质骨)发现,持续一个月每天灌胃给予mTORC1抑制剂雷帕霉素的去卵巢组与去卵巢组相比,发现雷帕霉素能显著减缓去卵巢引起的骨丢失:各种骨参数包括骨密度(bone meniral density,BMD)(p=0.326)、骨小梁体积占骨组织总体积的百分比(BV/TV)(p=0.602)、骨小梁厚度(Tb.Th)(p=0.903)、骨小梁数量(Tb.N)(p=0.021)、骨小梁间距(Tb.Sp)(p=0.031)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我们进一步检测以上动物标本,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染色能发现雷帕霉素在抑制mTORC1活性,下调p-S6(S235/236)水平的同时,能抑制骨内RANKL的表达;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计算单位骨表面周长的破骨细胞数量与去卵巢组相比显著减少(p=0.000),明显抑制破骨细胞数量。以上数据均通过统计学检验方法检验,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以上结果提示:mTORC1活性与RANKL表达、破骨细胞形成和骨丢失密切相关。2、mTORC1调控多种细胞表达RANKL/OPG的水平雷帕霉素通过下调RANKL/OPG的比例,抵抗去卵巢引起的骨丢失,这提示我们mTORC1活性对破骨细胞发生发展及活性具有重要作用。为了确定mTORC1在RANKL/OPG平衡中的作用,我们运用抑制剂或基因敲除/过表达的手段对多种可表达RANKL/OPG的细胞进行处理,检测RANKL/OPG的表达。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s.BMSC)、头盖骨细胞(calvarial osteoblasts,OB)、小鼠骨细胞MLO-Y4细胞系、小鼠成骨样细胞MC3T3-E1、小鼠BMSC细胞系、小鼠脂肪干细胞OP9细胞系分别用雷帕霉素处理,检测发现这些细胞RANKL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都显著下降;另外,对永生胚胎成纤维细胞系MEF-TSC2+/+、MEF-TSC2-/-,或用TSC2 siRNA干扰间充质干细胞BMSC,或用取自成骨细胞(OSX-CRE)特异性敲除TSC1或raptor基因的头盖骨细胞体外培养,收集细胞后分别检测RANKL的表达,发现TSC1/2敲除或knockdown使mTORC1活化的同时,显著上调RANKL、下调OPG的mRNA与蛋白质水平;相反,Raptor敲除则抑制mTORC1,并显著下调RANKL、上调OPG的mRNA与蛋白质水平。因此,我们利用mTORC1抑制剂与遗传突变模型证实,在多种细胞中mTORC1促进RANKL、抑制OPG的mRNA与蛋白质表达。3、mTORC1通过Akt调节β-catenin的mRNA稳定性为进一步探讨mTORC1调控RANKL/OPG表达的分子机制,我们分别对雷帕霉素处理的BMSC和没有药物处理的细胞共同进行了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检测和分析,筛选到转录因子β-catenin的mRNA表达水平在雷帕霉素处理后发生了显著上调。由于β-catenin是调控成骨细胞分化的重要转录因子,同时也能促进OPG的转录,抑制RANKL的转录。我们通过体内、外实验进行验证,发现当mTORC1受抑制时,伴随着β-catenin的表达水平上调;而mTORC1激活时伴随着β-catenin的下降。有报道指出β-catenin编码是受磷脂酰环己六醇三-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调控的,Akt的磷酸化能抑制β-catenin的上游抑制因子KSRP从而减少β-catenin的降解。另外,mTORC1及其下游S6K1的活化可负反馈的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我们的体外实验发现,雷帕霉素能上调Akt的活性并显著增加β-catenin的mRNA稳定性;相反TSC1/2的敲除,mTORC1过度活化则使Akt被抑制,降低β-catenin的mRNA。我们用显著性失活(dominant negative,DN)的Akt腺病毒感染BMSC,发现Akt(DN)可逆转雷帕霉素对β-catenin蛋白水平的上调。因此,这些证据表明:mTORC1可通过负反馈抑制Akt活性,进而抑制β-catenin 的 mRNA 稳定性。4、mTORC1 通过 β-catenin 调控 RANKL/OPG 表达水平我们进一步通过体外细胞实验验证β-catenin介导了 mTORC1对RANKL/OPG表达的调节作用。在BMSC细胞中敲低或过表达β-catenin,都能逆转mTORC1活性改变对RANKL/OPG表达水平的调控。同时,KSRP是降解β-catenin mRNA的泛素连接分子,敲低KSRP能上调β-catenin的表达水平并伴随OPG表达的上调和RANKL表达的下调。因此,以上实验结果证实β-catenin介导了 mTORC1对RANKL/OPG表达的调节。5、在体内,mTORC1调控RANKL/OPG的表达促进破骨形成根据前面的实验结果,我们进一步在体内研究mTORC1对RANKL/OPG的调节在破骨形成中的作用。RANKL能在多种细胞中表达,包括成骨细胞、软骨细胞、破骨细胞、间质干细胞、淋巴细胞等等。我们应用cre-loxp系统分别成功建立全身细胞可诱导的(CAG-cre)、成骨细胞(osteorix-cre)、软骨细胞(collagenⅡ-cre)、B 淋巴细胞(CD19-cre)特异性敲除TSC1或raptor的转基因小鼠,实现在体成骨细胞、软骨细胞或B淋巴细胞的mTORC1活性过度激活或抑制,进一步检测和验证mTORC1活性对骨丢失的影响,组织切片染色和组织蛋白裂解液免疫印迹发现,不仅成骨细胞的mTORC1过度活化(TSC1基因敲除)能促进RANKL表达,软骨细胞的mTORC1过度活化也能促进RANKL表达。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TRAP)并结合破骨细胞计数,体内证明mTORC1过度活化促进破骨细胞形成;mTORC1活性受抑制时(raptor基因敲除)RANKL的表达水平下调,并使破骨细胞形成减少(CAG-TSC1 与 WT,p=0.000;col-TSC1 与 WT,p=0.000;col-raptor 与 WT,p=0.001;CD19-TSC1与WT,p=0.000)。以上数据均通过统计学检验方法检验,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与细胞实验结果相似,这些基因敲除小鼠中,mTORC1活性的改变引起Akt活性与β-catenin表达的相应变化。免疫细胞对骨代谢的影响具有多面性,其中T、B淋巴细胞分泌的多种因子除了能影响骨髓基质细胞、成骨细胞,还能对破骨细胞的活性、功能甚至来源补充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发现B淋巴细胞敲除TSC1基因的小鼠骨组织会表现出骨丢失与骨质疏松症的表型,组织切片染色和破骨细胞计数都都表现随着B淋巴细胞mTORC1活性的增强,破骨细胞增多并使RANKL的表达水平上调。说明mTORC1除了对成骨细胞、软骨细胞的RANKL表达具有调控作用,也能调控B淋巴细胞的RANKL表达。通过这些基因敲除小鼠模型,我们进一步证实:mTORC1可在动物体内调节Akt/β-catenin信号与RANKL/OPG的表达,进而促进破骨细胞形成。6、图解说明mTORC1在各种表达RANKL的细胞中调节RANKL表达的能力和在破骨形成中的分子机制。最后,我们用图解说明了 mTORC1活性在调节RANKL/OPG表达比例中的开关作用:mTORC1活化时(mTORC1 on)能通过抑制Akt活性与下调β-catenin表达来增加RANKL在各种细胞中的表达,促进破骨细胞形成和骨丢失;mTORC1受抑制时(mTORC1 off)能通过上调Akt/β-catenin来降低RANKL在各种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抑制破骨细胞形成和骨丢失。四、结论1、正常的mTORC1活性是维持骨代谢平衡所必需的,mTORC1的激活可促进RNAKL、抑制OPG表达,进而促进破骨细胞形成与骨丢失。2、mTORC1通过负反馈抑制Akt活性,降低β-catenin mRNA稳定性与下调β-catenin蛋白质表达,进而升高RANKL/OPG比例,促进破骨细胞形成与骨丢失。3、本研究不但建立了 mTORC1与β-catenin两条细胞内关键信号通路之间新的相互作用和联系,而且为破骨细胞形成与骨代谢提出了新的调节机制,也为骨丢失相关疾病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其他文献
1政企分开是改革行业协会管理体制的前提政企分开不仅是改革行业协会管理体制中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而且也是发展行业协会的基本条件.
目的: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类以损伤、炎症、免疫和纤维沉积为特征的间质性肺炎。中医学将其归为肺痹和肺痿范畴,整理综合较有代表性历代医家相关中医论述,阐明该病的中医
弓形虫感染宫内垂直传播对母体胎儿有很大危害。妊娠母体处于特殊的免疫状态,即正常妊娠是以Th2型免疫为主,以避免细胞免疫对胎儿的危害;而感染弓形虫后的机体是以Th1型免疫为主
本文介绍了“脉冲吸氧”的机理和脉冲吸氧仪的电原理及优越性,该仪器的广泛应用将使病人更加舒适,增加吸氧效果,减少感染,大大地降低氧损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