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药的治疗作用是基于其所含的化学成分。中药中的化学成分非常多,有些具有生物活性。但这些活性成分不能代表原药材的整个作用。分析原因可能是在分离纯化过程中把微量元素除去了,所以越分越纯,活性越差。由此认为微量元素在中药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不同中药中的微量元素进行测定并相互比较希望发现微量元素含量与中药功效之间的关系。但微量元素的功能与其形态和在中药中的环境关系密切。不同的形态其功能、毒性、在体内的分布等都不相同。微量元素的形态主要为游离态、络合态和其它有机结合态。中药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很多是络合剂。在中药煎液中微量元素与有机成分共存,大部分是以结合态存在,以游离态存在的量可能很小。为了证实这个推测就必须有测定游离态微量元素的方法。至今还没有测定中药中游离态铜离子的方法。本文以荧光素为基础设计合成对二价铜离子特异性识别的试剂。该试剂的合成是以荧光素为原料与水合肼反应,然后与邻香草醛反应得到所要的试剂。因为肼与荧光素反应生成螺环结构,破坏了荧光素的平面共轭结构,使得产物没有荧光,也没有可见光范围的吸收。当试剂遇到铜离子后,肼结构上的氮原子及荧光素上的羧基氧与铜离子生成络合物,破坏了螺环结构,使荧光素的平面共轭结构得以恢复,荧光和可见光区的吸收得以恢复。荧光或吸收光的强度与铜离子的浓度成正比。这就是该试剂测定游离态二价铜离子的原理。由于荧光素吸光和荧光都很强,所以该方法灵敏度很高。经过对中药中常见金属离子及有机物的干扰实验发现该试剂选择性高,没有干扰。因此,该试剂可用于中药煎液中游离态铜离子的测定,是测定游离态铜离子方法的突破。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 HL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以铜代谢障碍引起的肝硬化、基底节损害为主的脑变性疾病为特点。人体发生病变时,铜在体内大量积聚,引起以上神经变性疾病。HLD的发病率为1/30000~1/100000,致病基因携带者约为1/90。本病在中国较多见。如不恰当治疗将会致残,甚至死亡。尽管中药治疗HLD的临床效果好,但治病机制及主要治病成分仍不清楚。我们推测能够治疗该病的中药,其所含成分应该对铜离子具有选择性的络合作用,这样才有可能从体内把铜离子以络合物的形式排出。把中药煎液与一定量的铜离子混合,测定混合物中的游离铜离子浓度,如果该中药中的成分不与铜离子作用,则测定结果就是加入铜离子浓度与原中药煎液中游离态浓度之和。若测定值变小,则说明铜离子被络合了。这可能就是治疗的依据。经筛选得到川芎、黄芩、陈皮、青皮、茵陈、泽泻、苦参、鱼腥草、荜藓、鸡血藤等十味中药对铜离子有络合作用。这可能就是这些中药能够驱铜起治疗作用的主要原因。对这些中药进一步处理为原药材、头煎残渣、离心沉淀、萃取水层及有机层等部分,进一步确定起治疗作用的成分所在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