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列车谐波磨耗车轮/钢轨滚动接触瞬态动力学分析

来源 :华东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longqing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随着近十几年对高铁事业的极力发展,已经建成以“四纵四横”为骨干的世界上最大规模以及最高运营速度的高速铁路网,占全球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的60%以上,高速列车运营时速已经达到200公里或更高。随着列车运营速度的提高,一些之前可以忽略的问题变得突出,高速列车车轮非圆化磨耗就是其中之一。车轮非圆化磨耗中最常见的称为谐波磨耗,特征为车轮周向踏面磨耗呈现周期性变化。轮轨关系是影响车辆运行的核心要素,随着车轮发生不圆顺磨耗,其轮对踏面廓型也发生改变,进而恶化轮轨接触关系。经典的轮轨接触蠕滑理论多用于计算接触面间相互作用力,但却受到了Hertz假设的局限,不能用来求解当轮轨发生两点接触和共形接触等问题,且不能实时得出高速列车运营状况下的接触特性,对于车轮谐波激励下产生的钢轨和轨枕空间振动对轮轨接触状况的影响更是无法准确模拟,而且轮轨接触瞬态动力学本身就是动力学问题。高速列车运营中,铁路线路中的钢轨和混凝土地基会在列车车轮的谐波磨耗激励下表达一定的柔体特征并发生空间耦合振动,同时将耦合振动反馈至轮轨滚动接触,进一步恶化接触条件。本文参照我国CRH2头车参数采用多体动力学软件UNIVERSAL MECHANISM和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相应的车辆动力学模型,模型包括车体、构架、轮对、轴箱牵引拉杆等,同时在模型中考虑减震器、横向止挡元件的非线性。并基于固定界面模态综合法和车辆_轨道大系统动力学方程,建立双块式无砟轨道简化动力学刚柔耦合模型及中国60轨动力学刚柔耦合模型,并最终建立车辆_轨道大系统空间耦合振动动力学仿真模型。以轮对谐波磨耗为谐波激扰,使用多体动力学法、FASTSIM蠕滑算法和车辆_轨道大系统空间耦合振动模型对轮轨瞬态接触的法向、切向和纵向的轮轨运动接触轨迹,轮轨振动及蠕滑问题进行研究,包过轮轨振动特性、轮轨接触运动特性、轮轨接触蠕滑特性,并分析大系统耦合振动下的机车车辆振动响应、混凝土轨道板振动响应以及轨道振动响应。为准确分析高速列车运营状况下谐波磨耗车轮/钢轨滚动接触瞬态动力学特性提供了必要条件。
其他文献
铁路货物运到时限一直是铁路货物运输发展的瓶颈之一,铁路也为此流失大量客户。为了提高铁路货物运输的竞争力,主动抢占市场,增加货运收入,更好的服务社会大众,铁路总公司于2
大型厂矿排放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和人身安全,对这些气体进行快速、实时检测对安全生产、有害气体的再利用及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太阳能空调系统是太阳能光伏技术应用领域的一个重要部分,其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已经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在动车组上运用太阳能空调技术则是一种新技术的尝试。一
MEMS陀螺作为一种新型的惯性传感器,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军民领域中。MEMS陀螺信号检测的手段有电容检测、压电检测、压阻检测、隧道效应检测和光学检测等几种方法;目前大多采
在全球提倡铁路可持续发展和大力发展高效运输的时代背景下,做好节能减排的工作十分必要并且形势紧迫。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中耗能最大的行业之一,如何降低运输能耗
ATP(Automatic Train Protection,列车自动防护)车载设备作为列控系统中的重要设备之一,在高速铁路运营中所扮演的角色举足轻重。随着其结构的集成化、耦合化和复杂化程度的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公路需求强劲增长,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开始发生历史性转变。由于建设初期的公路设计标准较低、施工技术不高、施工质量低劣等因素,随着公路交通
超短脉冲激光技术在过去十几年中的快速发展,不仅使超短脉冲激光成为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以及医学等基础科学研究领域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研究手段,而且使其在微纳加工、非线性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