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表面处理方式对金属托槽与瓷面粘结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cy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对美观的需求以及瓷修复材料的发展和加工制作工艺的成熟,成年正畸患者的比例在不断增加,如何在瓷修复体上直接粘接托槽成为一个新的课题,瓷表面处理方式是影响二者粘接最主要的因素。本实验采用不同瓷表面处理方式,在瓷面上分别用光固化粘结剂和化学固化粘结剂粘接金属托槽,经37℃水浴一周和冷热循环后测定其粘接剪切强度,并统计瓷破裂指数(PFI)和粘结剂残留情况(ARI)。通过实验分析采取何种瓷表面处理方式可使金属托槽达到有效正畸粘接强度,并对瓷修复体的表面强度及美观影响最小,为临床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实验依据。目的研究四种不同瓷表面处理方式对金属托槽与瓷面粘接强度的影响,分析对金属托槽采取何种瓷表面处理方式及粘结剂可达到临床有效的正畸粘接强度,并且在去粘接后对瓷修复体表面影响最小,以及不同瓷表面处理方式对瓷表面微结构的影响。方法80个烤瓷贴面平均分为四组,分别采用不同的瓷表面处理方式:即(1)9.6%氢氟酸酸蚀2-3分钟;(2)9.6%氢氟酸酸蚀2-3分钟结合硅烷偶联剂;(3)37%磷酸酸蚀1分钟结合硅烷偶联剂;和(4)单独使用硅烷偶联剂。将每组处理后的瓷面再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使用光固化釉质粘结剂和京津釉质粘结剂来粘接金属托槽,然后所有粘结好托槽的样本统一放入37℃电恒温水浴箱中水浴一周后,再经冷热循环500次(5℃-55℃)。用材料性能测试机测量每个样本的粘结剪切强度,对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统计瓷破裂指数PFI和粘结剂残留情况ARI,得出结论。结果四种瓷表面处理方式中,单用硅烷偶联剂组的粘结剪切强度最低;其次是单用氢氟酸酸蚀组;9.6%氢氟酸酸蚀与37%磷酸酸蚀分别结合硅烷偶联剂这两组的粘结剪切强度最高,ARI积分也较高,二者比较无差异。单一使用硅烷偶联剂不能达到临床要求的粘结强度;单独使用9.6%氢氟酸酸蚀瓷面能增加瓷与树脂之间的连接,但也未达到临床要求的粘结强度;9.6%氢氟酸酸蚀与37%磷酸酸蚀分别结合硅烷偶联剂处理瓷面后的粘接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硅烷偶联剂组和单独使用氢氟酸酸蚀组。无论光固化粘结剂还是化学固化粘结剂的粘结强度均能满足正畸的临床需要。经氢氟酸酸蚀处理过的瓷面的光泽消失,较影响美观,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瓷面破损和重新修复的机率。结论正畸临床如需在烤瓷冠及贴面上粘结正畸托槽,推荐采用37%磷酸酸蚀结合硅烷偶联剂+光固化釉质粘结剂或化学固化釉质粘结剂(京津釉质粘结剂)。我们认为这种组合提供的粘结强度,不但能满足正畸的临床需要,而且价格较低,节省了医疗支出。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接受胰岛素泵治疗期间发生夜间低血糖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00例发生夜间低血糖的T2DM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住院未发生的T2DM患者102例作为对照组
目的了解湖南地区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病情况和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治COP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单纯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湖南地区城乡15岁以上的居民8 269人进行调查,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桂枝中桂皮醛进行含量测定。方法 :kromasilC18柱 (4 .6mm× 2 0 0mm) ,流动相乙腈 0 .1%磷酸溶液 (4 8∶5 2 ) ,检测波长 2 85nm。结果和结论 :
目的观察术中静脉应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的老年患者术后吗啡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影响及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方法择期行经腹子宫全切术病人48例
在病理情况下,特别是细胞损伤时,细胞内酶会释放到体液中,造成体液中酶量或酶活性的改变,酶可作为诊断指标来使用。与其他指标相比,酶具有更高的诊断特异性和灵敏度。临床上
<正>在音乐活动中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贴近幼儿心理发展水平的最佳状态,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歌唱活动的兴趣。主要
目的:探讨苦荬菜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条件。方法:以苦荬菜叶片为外植体,应用正交设计方法,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培养基进行优化筛选。结果:最佳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2,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是高校德育中的两个基本的教育形式,它们之间既相互对立、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两者之间的联系及其互动趋势,凸显其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正> 战略定位 我认为,研究餐饮业,首先应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我国餐饮业的重要地位。 餐饮业是一个重要的生活环境和投资环境产业。餐饮业是否发达,是国家经济是否活跃、城乡市
目的通过对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近端倾斜型骨缺损的重建,介绍应用自体胫骨进行胫骨平台重建的方法和体会。方法1992年11月~2000年9月,对22例(29膝)有胫骨近端倾斜型骨缺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