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红外热成像实验系统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yph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外辐射是一种在自然界中处处存在的现象。通过获取自然界中物体辐射出的能量,可以获得被测物体的特征、信息甚至是其内部结构。由于它适用于很多恶劣环境(如雨雪、雾霾等),因此红外探测技术在民用和军用领域均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仍在不断发展。近年来,在各种红外传感器中,微测辐射热计发展最为迅速、最受关注,其具有高性价比、低功耗、无需机械装置等特点,成为了目前红外热成像市场的主流成像器件。在红外探测器的研发过程中,需要相应的成像测试实验系统对芯片的设计结果(包括数模混合电路等)进行验证测试和成像实验。本文即基于与合作方联合研制的微测辐射热计进行成像实验系统设计,该系统可以对封装后的微测辐射热计进行机械安装并快速成像,以较低的成本迅速而直观地评估微测辐射热计的成像效果,从而达到初步评估器件性能的目的。本文对红外探测器、红外热成像系统进行了基本阐述,在结合硬件资源、方案可行性、性价比等因素考虑下设计了一套红外热成像实验系统。系统包含驱动电路部分、虚拟仪器部分两个主要构成模块。在以微测辐射热计为核心的驱动电路部分,本文设计了一套驱动信号板和信号转接板,驱动信号板通过多款低压差线性稳压器为微测辐射热计提供低噪声的驱动电压,通过可编程逻辑器件为微测辐射热计提供正确的时序驱动信号,从而保证了微测辐射热计正常工作并产生视频信号。转接板则完成了驱动信号到微测辐射热计的转接输入以及视频信号的转接输出,同时实现了未焊接情况下微测辐射热计的机械安装。在虚拟仪器部分,本文通过NI的数据采集卡和机箱实现数据采集,通过LabVIEW实现采集后的图像处理和人机界面交互。本文最终成功完成了驱动信号板的模拟信号测试、时序信号仿真与板上测试,分析了信号的可用性,并调试信号使微测辐射热计达到最佳灵敏度,成像后通过LabVIEW对图像进行了一定的处理和优化,最后完成实时成像,通过成像结果能够分辨出有效信息。该系统基本可以满足合作方对微测辐射热计可用性的实验检验要求。
其他文献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描述的是一种光学现象,即使用光源照射金属表面时,光子和金属表面上存在的自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沿其表面相互作用而产生密
随着微电子技术和无线通信等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作为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地应用在特殊且复杂的环境中,受到了研究领域的
HEVC(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即H.265,是目前最新的视频编码标准。相比于前一代视频编码标准,H.265/HEVC虽能够明显改善视频压缩效率,但是却带来了更高的计算复杂度,
浊度,即水的浑浊程度。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浊度是由于不溶性物质的存在而引起液体的透明度降低的一种量度。水的浊度参数不仅是许多反应、变化进度过程的指标,也
面对类似地球表层系统的复杂的大系统问题,如何通过最优方法精确表达其各种过程的动态演进,尽可能的降低预报误差,已然成为地球科学领域备受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数据同化作
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环境中氨排放量显著增加,水体普遍富营养化,蓝藻水华频繁爆发。研究表明,氨浓度过高时能降低光合生物(如藻类)的光合作用效率,进而抑制生长。蓝藻为富
在显著性物体检测领域,有针对单幅图像的显著性物体检测技术和针对多幅图像的协同显著性物体检测技术两个方面。这两项技术都是利用模型或者算法使计算机自动识别并提取自然
恶意软件检测一直以来都是网络安全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尤其随着互联网、移动网络以及物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每天都有大量的恶意代码及其变种进入网络空间,严重威胁网络
卫21-卫251井区为卫星油田主要含油井区,经过十多年开发,目前已进入高含水阶段,存在着低产低效井比例大、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低以及断层边部井网密度低等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制
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的发展使信息数据的总量发生激增、信息之间的交流也越加频繁,保护生物特征信息不受侵害成为确保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认证系统安全性的关键所在。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