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声反馈抑制算法的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ming26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声反馈,是扩声系统中的一种常见现象。由声反馈引起的啸叫限制了系统扩声增益的提高,使声音产生失真,严重时甚至使系统无法正常工作。传统的声反馈抑制方法,包括改善房间声学环境、在系统中串联均衡器或移频器等。但这些方法操作不便,对音质损伤大,而且传声增益提高甚微。近20年来,随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出现了新一代的自动声反馈抑制器。自动声反馈抑制器克服了传统方法的缺点,具有操作简单、声音失真小、传声增益提高大等优点。但是,目前市面上的自动声反馈抑制产品,大多是国外品牌,价格不菲。因此,如果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声反馈抑制器,将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基于上述应用背景,我们提出了三种DSP自动声反馈抑制方案。分别是:第一,基于滤波器组和频域采样法设计滤波器的方案。利用小波分析和重构算法对信号进行分解并最后重构,同时在频域直接采用频域采样法设计滤波器对啸叫的频点进行陷波处理。第二,基于系统识别和自适应滤波算法的方案。与传统的自适应的方法比较,增加了系统识别和驻波抑制的相关模块,一定程度的提高了传声增益。第三,基于频谱细化算法CZT和IIR陷波器的算法方案。采用Chirp-Z变换(CZT)算法与FFT算法相结合对声反馈进行检测,使用由12个IIR窄带陷波器构成的滤波器组对声反馈进行抑制。本方案已经由其他同学硬件实现了。在最后一章,我们对三种方案的优缺点,复杂程度,硬件实现做了比较和分析。
其他文献
2003年3月,ITU-T/ISO正式公布了H.264视频压缩标准。由于其具有比以往标准更为出色的性能,被人们称为新一代视频编码标准。与H.263或者MPEG-4相比,在同样视频质量下,其码率能
本博士学位论文目的在于解决在几乎所有的无线网络中一些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在ad-hoc网络中存在的若干重要问题,其中包括信号干扰、网络路由、功率控制和网络寿命最大化等。本文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由于多径效应和信道带宽的有限性以及信道特性的不完善性导致不可避免地产生码间串扰(Intersymbol Interference)。为了克服码间串扰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