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矿井通风系统中时常发生如风门开关或破损、巷道冒落或变形等引起风阻持久性变化的阻变型故障,实时诊断阻变型故障可及时发现系统中故障发生的位置和类型,制定针对性的故障排除措施,从而降低了安全隐患发展为事故的可能性。目前,矿井通风系统阻变型故障诊断方法需收集故障样本,在执行诊断过程中故障位置和故障量的诊断需分别建立独立的分类和回归诊断模型,难以实现阻变型故障的实时诊断。针对矿井通风系统阻变型故障样本收集难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矿井通风系统中时常发生如风门开关或破损、巷道冒落或变形等引起风阻持久性变化的阻变型故障,实时诊断阻变型故障可及时发现系统中故障发生的位置和类型,制定针对性的故障排除措施,从而降低了安全隐患发展为事故的可能性。目前,矿井通风系统阻变型故障诊断方法需收集故障样本,在执行诊断过程中故障位置和故障量的诊断需分别建立独立的分类和回归诊断模型,难以实现阻变型故障的实时诊断。针对矿井通风系统阻变型故障样本收集难度大和故障位置及故障量无法同时进行实时故障诊断的问题,基于遗传算法的混合编码规则,将矿井通风系统阻变型故障诊断问题转化为故障前后风量最小欧式距离的优化求解问题,提出一种混合编码遗传算法无需样本训练的无监督学习故障诊断方法,实现故障位置分类诊断与故障量回归诊断一体化的矿井通风系统无监督阻变型故障实时诊断。矿井风流的脉动性和随机性导致风速监测值存在较大的误差,是直接影响阻变型故障诊断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LDV风速测试试验及模拟矿井试验研究发现,利用自适应卡尔曼滤波器可有效地剔除风速监测中存在的野值,并降低瞬时风速的监测误差,实现矿井通风风速实时在线监测,为实现矿井通风系统阻变型无监督故障诊断提供基础条件。以T型矿井通风网络作为矿井通风系统阻变型故障诊断的试验模型,分别以单一风量、风压特征及风量-风压复合特征作为适应函数的变量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相对单一风压特征和风量-风压复合特征而言,使用单一风量作为遗传算法适应度函数变量时,可确保较高准确率的故障位置诊断及较低误差的故障量诊断。以风量作为适应函数变量,对T型矿井通风网络试验模型进行故障模拟及故障位置和故障量诊断分析,其结果表明:故障位置诊断的平均准确率为97.4%,故障量诊断的平均均方误差为33.446 Ns2/m8,相对误差为0.019,R平方值为0.977,在满足矿井通风阻变型故障位置有效诊断的同时,获得较低误差的故障量诊断。因此,利用混合编码的遗传算法对矿井通风系统阻变型故障进行无监督实时诊断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以板石煤矿为实例,利用所提出的故障诊断方法对板石煤矿进行120次阻变型故障诊断现场试验。试验结果分析得出:故障位置诊断的精度为1,准确率和召回率均为0.86,故障量诊断的R平方值为0.995,平均均方误差值为15.89 N·s2·m-8,每次诊断的时间约为9.7s,多次诊断累积时间消耗与诊断的次数呈线性递增的正相关关系。证明了阻变型故障诊断模型的可行性、鲁棒性和有效性,遗传算法阻变型故障实时诊断方法可有效地解决现场人为难以排查的矿井通风系统阻变型故障。该论文有图46幅,表8个,参考文献122篇。
其他文献
2021年4月27日,天启星座09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搭载长征六号运载火箭顺利升空,升空后,卫星收到遥测,显示一切运行正常。卫星经过平台及载荷测试后,将与天启星座其他在轨卫星组网运营,使天启星座在轨业务卫星达到11颗。本次成功发射表明,北京国电高科科技有限公司在2021年完成天启星座全部38颗卫星部署的计划正在稳步推进,有望顺利实现。
2021年9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以下简称“两纲”)。为深入贯彻落实两纲,推进妇幼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关于贯彻2021—203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我国煤层气储量丰富,但多数储层具有低含气饱和度、低渗透率和低压力等“三低”特点。现有常规方法抽采煤层气的经济性较低,而微波辐射煤体是一种新型的煤层气强化抽采方法,其加热的快速性、整体性以及环保性受到学界与业界的广泛关注。为了验证微波强化抽采煤层气的可行性,并为应用推广这一技术提供实验及理论依据,进行自然环境下煤体微波辐射时的温变规律与微波辐射时受载煤体煤层气运移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电磁学、
煤炭自燃是煤矿开采、储存、运输过程中的主要灾害之一,这种长期存在的现象所导致的安全隐患、资源损失和环境问题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我国中西部自燃、易自燃煤层多采用大型集约化开采,采空区空间扩大、漏风严重且复杂,亟需一种经济高效的惰气源来应对高强度开采条件下的采空区防灭火难题。同时,各煤炭产区均建设有一定数量的坑口电厂,燃煤发电过程中产生大量低氧烟气。基于以上背景,发展电厂烟气防火与封存技术,可以实现
煤矿开采中瓦斯抽采、煤与瓦斯突出及突水危险性预测等众多工程问题都与煤岩体渗透性密切相关。为了研究保护层开采条件下受采动影响煤岩体渗透率的演化规律,论文研发了一套大型真三轴三维气固耦合相似模拟测试系统;且为实验系统创新性地设计了“点”式加载、“万向”传载的应力加载与传载方式。应用该系统模拟保护层开采时被保护层气固耦合采动应力场时空特征、渗透率演化规律,构建多场耦合采动煤岩体渗透性演化数学模型,为煤矿
在我国城镇化不断加速推进的背景下,下伏采空区场地作为建筑地基难以避免。以北京市门头沟矿区下伏采空区的建筑场地稳定性分析为研究背景,综合运用室内试验、理论分析、现场监测及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具有盗采风险的老采空区上覆岩层应力分布特征以及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并提出了注浆充填治理方法,对拟建建筑物稳定性进行了预测分析和评价。得到了以下主要研究成果:物探分析表明北京市门头沟矿区地表建筑场地下伏采空区仍有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