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文: 装饰的产生,至晚也可以追溯到人类旧石器时代晚期。装饰行为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产生,并按照不同的种类逐渐发展成为带有不同地域文化特征的相对独立体系。而作为实物形态的装饰,即装饰物,就成为不同文明的显性特征。中国传统装饰植根于中国传统文脉,产生了独特的装饰形态。它不仅包括传统装饰的实物形式,还包括传统系统的装饰理论。本文对中国传统装饰要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通过与现代环境艺术中装饰要素的比较,试图探寻促使中国传统装饰成型的社会文化层面上的因素,并指向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创作。 中国传统装饰要素包含中国宫廷建筑、寺庙建筑、民居建筑、园林建筑中的装饰形式的实质和组成部。它体现着中国农耕文化下的宗法制度和儒家伦理道德学说。中国传统装饰要素有着极高的美学价值,有很多值得现代环境装饰吸取和借鉴的地方。 20世纪中期出现的后现代主义是西方发达国家开始由现代工业社会转入“后工业社会”(或信息社会)而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这种思潮强调文化的历史性和地域性,使得后现代语境中的环境艺术装饰语言注重社会、环境、时代与人的协调统一,以及功能、结构和美的统一,注重技术和艺术的结合,并注重个性和地方特色。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全球的文化格局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双向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基本走向。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种文化,必然会同其他文化一样出现回归的现象。民族化、地域化促成了环境艺术设计的回归趋势。 近几年国内环境艺术设计发展迅猛,但真正结合本土文化、注重地域风情的设计不多。许多设计为了体现文化将一些传统装饰要素盲目堆砌,简单从事,没有从学理和学脉中深入推敲,断章取义,完全背离了审美传统。 在把传统装饰要素运用于现代环境艺术创作中的时候,我们运用符号化的途径,在形象上对其简化、变形、抽象;在材质上代之新的材料,新的工艺和质感;在空间上对其重新打散组合,使原有的传统装饰元素保留某些本质特征,变成了新的视觉符号系统。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覆盖面极宽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在现代环境设计中,只有准确掌握传统装饰要素的人文特征,理解传统装饰要素延续的内涵,才能从传统的延续中创作出符合现代人文环境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