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北省昌黎县侯家营村位于渤海之滨,地近闻名遐迩的碣石群山以及风光迤逦的黄金海岸。本文选取侯家营村为调查对象,缘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日本满铁株式会社曾派遣调查员进入该村从事“华北农村惯行性调查”,侯家营的村落生活各个方面因此得以巨细无遗地载入史册。近五十年来,华北村落研究大量援引了满铁调查资料,其中最为具有影响力的便是杜赞奇的《文化、权力与国家》一书。时至今日,历经了半个世纪社会变革的侯家营所呈现的模样与《惯调》中的记载相比,有着怎样的变化,这无疑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从中获得一个完整连贯、时间跨度超过百年的村落发展历史记录,也同样对于村落自身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在村落研究中,乡村社会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一直为学人重视,而作为二者媒介的乡村领袖也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从十九世纪末期开始的中国国家政权的建设使得国家权力对于乡村社会的渗透愈加强大,通过乡村权力文化网络的各个环节国家权力的渗透得到的是怎样的结局;在这一过程中,乡村精英的地位摇摆不定,乡村领袖在村落和国家政权之间充当的角色又在激烈的社会动荡中经历了怎样的跌宕起伏,这都是本文所关注的方面。
本文以侯家营村为例,试图把民国时期以及建国后乡村社会与国家权力之间通过文化权力网络所进行的博弈记录下来,文化权力网络所历经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国家权力对乡村社会渗透的结果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充当村庄领袖的乡村精英们又历经了怎样的变革而展现的今貌都是本文即将阐述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