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空区是矿山生产中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之一,为此对其进行稳定性分析及有效治理显得至关重要。赣南某萤石矿由于前期民采,遗留许多隐伏采空区,这些复杂环境条件决定了若要保证下部矿体的安全回采,就需对原有采空区的稳定性有一个了解,并对其进行有效处理;本文前期对该矿区地下矿山进行地质调查,采用三维激光探测仪对隐伏采空区进行探测,结合Surpac建模软件构建空区三维实体模型,获取空区三维信息,在此基础上,应用未确知测度理论和数值模拟等研究手段对该矿区采空区整体进行稳定性分析及空区治理效果评价,为矿山安全生产和空区处理提供有效资料。研究结论如下:1、在现场工程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实测坑道节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统计分析计算出矿区岩体质量指标,评判出岩体的稳定性,为采空区稳定性分析研究提供基础资料。2、采用三维激光探测系统(C-ALS)对该萤石矿隐伏采空区进行探测,在此基础上,结合Surpac矿业软件构建空区三维模型,获得了实测空区的三维信息,进一步为空区稳定性的分析研究提供实测数据。3、选择了对采空区稳定性影响较大的11个因素作为稳定性评价指标,采用未确知测度理论对探测的14个空区的稳定性等级进行评判。4、利用FLAC3D数值计算软件,建立该矿区的计算模型,按照原有矿山回采顺序进行开挖模拟,计算分析了原有采空区形成后的稳定性,初步提出两种空区治理方案,分别模拟分析了下部矿体回采结束后空区的稳定性及空区治理后的效果评价,结果表明:原有采矿活动结束后,空区周边围岩未发生大的变形移动,空区稳定性较好;采用胶结充填处理采空区的方案较优,能够有效控制空区顶板岩层移动,有利于下部矿体顺利回采。